论国际教育和国际人的素质

作 者:

作者简介:
夏惠贤 上海师范大学教科所

原文出处:
外国教育资料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科技与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已融合为一个整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环境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自然、社会、人、教育共处于一个大系统中,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培养具有国际性眼光的人才,以增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主题。

      一

      当前在不断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中,我们所熟悉的地缘政治边界和经济设想正在被新的现实所取代。今天,观念流、信息流、服务流在全球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涉及艺术、科学、教育、体育、医学、旅游、娱乐,也同样涉及包括海洋污染、酸雨、森林的毁坏、有毒废物的排放和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国际间的合作与各国的共同责任感。这些都呼唤着有实质性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国际教育”。由此便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国际教育”(Global Education)。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就很快在世界各地风行起来。

      在美国,50个州中有34个州制定了旨在指导和鼓励开展“教育国际化”的章程,专门设立了“美国课程发展与管理协会全球/国际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认为,今日学校中的儿童将在21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培养21世纪更强有力的公民,必须设法帮助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心理、心态”来看待事物,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尊重和理解其它文化,使他们具备能与不断缩小中的地球上的所有的人共同生活与工作的意识与态度。在《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关于国际教育的条款则特别强调:“要大幅度地提高能掌握和使用多于一种语言的学生所占比例”,“所有学生都要了解关于本国和世界其它地区在多元文化传统方面的知识”,“学习有关各国之间的种种问题;学习有关制度、生态、文化、经济、政治和科技之间的交叉联系,通过他人的眼光、心理、心态来看待事物,了解当个人与团体对生活有不同的看法时所应具备的一般的需要和愿望。”为了将这一概念应用到学校教育中,必须将全球的观念渗透到所有的课程领域、所有的课外活动中,在学校中建立一种开放性的、世界性的、国际性的氛围,使学生在这一氛围中从小受到全球观念与意识的熏陶。为此,美国课程发展与管理协会全球/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了国际教育的一般性原理:

      1.应该把国际教育看成是跨学科性的,包括人文、科学、数学、外语、地理和社会研究等学科,并且从小学阶段就应开始进行国际教育;

      2.所有的教师、学生都应该有机会与不同于自己伦理与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学习与生活;

      3.国际教育课程应包括各国间相互影响来增强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同时还要反映各国的相互依存性及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

      4.应该通过教学材料来阐明世界体系中各国不断变化着的作用;

      5.美国在世界性事务中所起到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应该包括对国际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学习。

      实施这些原理对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美国课程发展与管理协会全球/国际教育委员会的目的之一就是制定合适的课程,传播成功的模式与实践经验。在该委员会的领导下,国际教育从1992年开始在小学阶段得到试点与传播。

      日本是倡导国际教育较为深刻的国家。早在70年代就提出,为了迎接国际化时代的到来,站在国际化的角度进行教育改革,是关系到日本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于是,便提出了“国际、国家、日本”的主张。该主张认为在从传统岛国走向世界的转折时期,实现“国际、国家、日本”是现代日本发展的最大目标,是制定并推行一切政策的出发点。1985年,日本在“临时教育审议会”第一次咨询报告中指出,为了迎接国际化时代的到来,必须站在国际化的角度进行教育改革,应当在深入了解本国文化的同时,广泛地了解异国的文化,要教育学生发展爱国主义和继承日本文化传统,培养深刻理解多种异国文化,具有国际性人才交流能力,即充分沟通彼此思想的人,树立起“一个真正的国际人,才是一个出色的日本人的思想”。在第二次咨询报告中则提出,在21世纪向国际交流、国际协作和全球规范的挑战,是赋予下一代人的重大使命,是过去日本人没有正面投身过的新的开拓性事业。下一代的日本人要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具有广博的国际知识的必要性,即需要掌握世界各国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的知识以及能疏通异国文化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国际性礼节和对异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在广阔的国际范围、整个地球和全人类的视野中完成陶冶人格的新任务。在第三次咨询报告中则进一步提出,今天,日本所面临的是继实现“物”、“财”和信息的国际化之后实现“人”的国际化,这是教育改革中突出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通过研究和创造各种教学指导方法和课程设置来推进教育的国际化。在第四次咨询报告中则把“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归纳为培养心胸宽广、体魄强健、富有创造力的人;培养具有自由、自律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精神;培养面向世界的日本人。”此后,日本每公布一个教育咨询报告都将“国际教育(教育国际化)”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日本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际教育活动,并就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国际协调、国际和平、人际关系与交往等方面,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和研究,同时还出版了《我们是国际人》、《世界儿童手拉手》等书。特别是国际理解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加强,强调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具备广阔视野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以及与持有不同文化的人们和平相处的良好态度,对青少年来说极为重要。只有在深入了解本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以较为广阔的视野去理解不同的文化,才能养成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获得与之和平相处的素质、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养成独立人格。可以说,国际理解教育是构筑青少年独立人格的核心。这种从小对学生强化国际意识的教育,将会加强日本在今后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