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科学功能的内容及其实现过程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台州师专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现代教育科学功能的内容可依据功能指向对象的不同而分为教育实践的指导功能和教育科学发展的自我调节功能,不同内容的教育科学功能具有不同的实现过程与形式。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应该说,教育科学从其产生、发展至今,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体系,以理论形态体现的教育科学成果是丰富的。但是,教育实践的经验性、非科学化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出教育理论的贫乏。这一二律背反现象的存在,固然与教育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于实践这一特点密切相关,但现有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且,现有理论指导的不力在实践面前被加倍地放大,从而加剧了解决的紧迫感。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存在与关于教育科学指导实践的特点、过程、规律等研究的薄弱不无关系。因此,我们将在对教育科学功能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实现过程进行一番阐释。

      一、现代教育科学功能的分类与内容

      “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1〕所以, 我们对于教育科学功能内容的探讨将限定在“现代”这一时空范畴内。

      现代教育科学的功能,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来划分。按功能表现的特性,可分为直接功能与间接功能(如对于教育实践、社会发展的功能分属直接的和间接的);按功能对于指向对象的意义,可分为积极功能(正功能)与消极功能(负功能);按功能的表现形态,又可分为潜功能与显功能等。在此,我们依据功能指向对象的不同特点,将它分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功能与对教育科学自身的调节功能。

      (一)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功能。教育实践至少包括实践客体、主体、工具三种基本要素,教育科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实际上是通过对其要素的影响而实现的。据此,指导功能又可细分为以下各分功能。

      1、反映与解释功能。这主要相对于教育实践的客体而言。 教育认识、实践都是围绕作为对象的教育存在而展开的活动。作为教育认识结果集约化体现的教育科学,它首要的任务在于“建立一幅同经验事实相吻合的世界图景”,在于真实地反映客观的教育存在。解释与反映总是相联的。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对教育事实加以说明,以把握其特点、本质,这就是教育解释,即教育科学解释功能的表现。教育科学解释功能具体体现为根据一定教育理论,为赋予解释对象以一种可理解的新意义而展开的活动。由于解释对象的差异,教育科学的解释功能主要表现在:(1)对现有教育活动结果的确认;(2)对教育活动过程的定性说明。衡量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成功,应以它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效果为标准。但仅有这种最终性的评价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科学的教育理论对活动的科学依据进行分析,以证明该活动的理论可靠性和实践可行性。另外,教育实践总是积极、能动地发展的,对于它发展中的探索性与超前特点,如各种教育实验、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教育科学必须从性质的角度对此加以分析,以判别其合理性,从而导引教育的发展。

      2、预测功能。 如果说反映与解释功能指向的是过去和现实的教育存在,那么预测功能指向的是教育的未来性存在。当然,“现实”与“未来”具有相对性,预测也可归结为一种解释,一种超前性解释。严格地说,解释功能指向的是教育的“最近发展”,而预测功能指向的是教育的远景发展,后者的时限要较前者远得多。教育预测是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在教育的现实发展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描述与设想,以引导教育能动地发展。由于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全貌的,涵盖着教育的宏观、中观及微观领域的研究,所以预测功能也相应地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宏观的教育决策要求对教育整体的未来趋势加以把握,而有关分支教育学科如教育未来学、教育预测学、教育政策学等的出现,则使宏观预测功能更趋完善。另外,具体教育活动过程中,目标的确立与论证也是预测功能的重要表现领域。

      3、观念改造功能。 教育科学对于教育实践主体的功能集中地体现在对其教育观念的改造上。只有教育主体将有关教育科学知识吸收并内化为观念之时,教育科学才能真正地指导教育实践。因为教育科学理论必须将自身的概念形态与具体的教育实践结合而形成相应的教育观念,才可能进入实践领域。按照韦尼格尔(Weniger.E)的意见, 实践中所包含的教育理论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1)教育观念,(2)用语言表述的教育规则等,(3)理论家的理论。〔2〕其中,只有教育观念层次的理论,才对教育实践起着真正的指导作用,所以应努力促使教育科学理论向观念层次转化。实际上,教育科学的主体观念改造功能基本上是与教育科学的发展同步的。如前几年开展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既是教育科学理论自我批判的发展过程,又是教育观念的一场更新运动。当然这其中还存在着教育工作者的主动学习及教育理论的宣传问题。

      4、工具功能。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 教育工作者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或工具。科学的教育理论正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广义地说,教育科学包含的关于教育的原则、规则、技术也就是一种方法论工具。一些分支教育学科,如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教育评价学的工具性更为明显。它们的存在形态更多的就是可操作的工具。另外,教育科学理论还可转化为一些物化的工具,如教具、教学机器等。

      (二)对教育科学发展的调节功能。教育科学在发展中对自身建构及发展进行反思、批判与重组,就是它的自我调节功能。换言之,即教育科学的批判功能。教育科学批判的目的在于使现有教育理论及其结构不断完善,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它是教育科学发展中反省、超越自身的内在本性的体现。教育科学批判实际上是在教育经验、教育理论及由分支教育学科建构的整个科学体系三个层次上展开的。教育科学体系的建构需要经验的支持,但经验还不能直接进入体系之中,必须经过理论的抽象与升华,必须经过去粗存精的批判。反映教育存在的某一侧面某一层次的教育理论需要经过相互批判、争鸣,才能在比较中证明其逻辑力量。教育史上,各种教育流派(如形式教育派、实质教育派)并存,且相互批评,共同发展,这就是教育理论的批判。科学家哲学家伊·拉卡托斯认为:“科学史一直是、也应当是一部相互竞争的研究纲领(即理论,笔者注)的历史。”〔3〕这里的竞争就包含着批判、 争鸣之意。由此,一部教育科学史也就是一部教育理论批判的发展史。教育科学以批判为形式的自我调节还突出地表现在对于学科体系及整个教育科学体系的改造上。赫尔巴特在心理学基础上构造第一个教育学体系以来,在教育经验、教育理论的积累情况下,学科体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整个科学体系也从无到有建立起来。总之,通过教育工作者积极的理性反思,教育科学以其内在的逻辑力量对自身发展加以调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