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历史轨迹 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问题可上溯到本世纪初“现代教育”派“学生中心说”与“传统教育”派“教师中心说”的对峙和论争。在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始于50年代,时冷时热,延绵不断,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50年代的酝酿时期。建国初期,我国教育学界全面学习苏联,关于教学理论的阐述也均以苏联为蓝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也毫无批判地接受了苏联教育学的“主导主动说”,几乎没有异议。但是到了50年代后期,在讨论教学改革中如何贯彻群众路线时,引发了对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的集中讨论。刘佛年率先撰文反对“由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观点”〔1〕。随后,胡性复发表文章质疑, 并强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起主导作用”〔2〕,揭开了论争的序幕。许多报纸、 刊物相继开展讨论,将争鸣推向高潮。但讨论主要限于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提出主体、客体的概念,讨论不够深入,并以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告终〔3〕。尽管如此,讨论已触及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中最重要的师生关系问题。60年代初,苏联学者的新探讨由于中苏关系陷入僵局未能引起我国教育学界的注意。“文革”的爆发又使教育学术界万马齐喑,激烈的政治斗争代替了学术争鸣。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繁荣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教育理论研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许多理论工作者开始了对教育观点、理论的反思和检讨。在197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会议上,于光远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认识现象论”的演讲,提出了教育认识现象中的“三体问题”。与此同时,一些研究者审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主导主动说”未能在理论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极易滑入教师中心主义泥潭,呼吁转移教学重心,明确提出了“学为主体”的观点〔4〕。1983 年王策三则明确把“学为主体”与“教为主导”联系起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是一致的。这便是影响颇大的“主导主体说”〔5〕。许多人著文阐发、赞同,但非难也接踵而至。如有论者从矛盾分析入手指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提法看似公允、全面,其实却自相矛盾、漏洞百出,它“非但不能科学地、准确地揭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可能导致教学理论的简单化、模式化,使教学工作者困惑不解、无所适从”〔6〕。由此出现了一系列学说、观点。而坚持“主导主体说”的同志也从不同角度作了进一步阐释和论证,与质疑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论争。 3.90年代的转向时期。到了90年代,尽管仍有论者在论证“主导主体说”或“双主体说”,有的甚至还另创新说,但已不属主流。大多数研究者的兴奋点发生了新的转向:一是把主客体关系命题转化为“主体教育”、“主体性教育”、“教育主体性”等类似命题,强调主体、主体性,淡化、排斥客体,将主体从主客体关系的复杂网络中抽取出来,力图为主客体关系命题探寻新路;一是对命题本身提出质疑,即“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提法是否科学或有无必要?如有人对“教学”概念进行语义分析后认为,我国教学论中的“教学”一词属于关系范畴,难以还原,教学无主体可言。有人认为主客体关系命题是从哲学认识论中套用过来的,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还有论者则用师生对话、交流消解主客体,提出要“超越主客体”。 二 主要观点及其质疑 1.“主导主体说”。“主导主体”说是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论争中影响最大、波及范围最广、引发争议最多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在教育学(包括教学论)中国化努力的背景下出现的,是对前苏联“主导主动说”的改造。它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其主要理论依据是:(1)根据唯物主义观点, 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思想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教师教育影响、干预的结果,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其客观必然性;(2)从教学认识论看, 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领导学生(主体)认识课程和教材(客体)的过程;(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和结果,学生不能担负此种责任;(4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既是教育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对现实教学实践困惑的解答,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主导主体说”提出后,引发了许多质疑。(1)主体、 主导并列不符合逻辑。“主体”是实体概念,“主导”是属性概念,二者不能构成一对关系概念。(2)教学过程是一种复杂多样、 动态变化的活动过程,其中存在着极其复杂的主客体关系,“主导主体说”难以概括诸多教学形式、类型、环节中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 2.“教师单主体说”。“教师单主体说”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学生是教师加工、塑造的对象,是教学的客体。有两条立论的依据。(1)教育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施加影响的实践活动。因此,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学生始终处于客体地位。(2 )主体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人。教师闻道在先、训练有素,是现实主体。学生是正在成长、有待完善的人,仅是潜在客体。教育教学作用就是把这个潜在主体转变为现实主体,加速人类自身建构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