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五”工业建设中市场的作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董志凯,1944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一五”的工业建设离不开市场

      (一)社会制度,经济体制与工业化战略的联系与区别

      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阶段。我国自19世纪中叶就开始有近代机器工业,然而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则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届时正值我国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向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过渡的时期。联系当时的社会制度,1953~195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又被称作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点。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问题上,当时有两个出发点:一个是从我国重工业极其落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极其不足,在国际市场上遭受帝国主义封锁的国情出发;另一个是效仿苏联,以为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轻工业是资本主义工业化,从而将经济体制,发展战略与社会制度等不同范畴混淆起来。但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两个出发点不仅没有明确的理论与思想界限,反而殊途同归,共同促成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人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话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包括机械制造、能源、原材料工业的一个理论依据,即“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到多少倍。”〔1 〕为了在中国首先增加“财富的生产力”,将优先发展重工业写入了新中国的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方针下,我国曾经努力学习与实施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使经济生活行政化,减少与限制企业单独的经济利益,限制价值规律的作用。于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今日,一些不了解新中国经济史的人就推论出当时中国形成了一种既没有市场,也没有企业的社会;还有一些人则认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就是来自这样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两种不了解中国国情,不利于今天改革开放的误解。为了准确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较高速度与较高效益的原因,需要根据当时第一手的经济历史资料予以科学的重新分析。

      (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下的市场状态

      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我国公布并开始实施以“一化三改”为基本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尽管当时出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认识的局限性,把单一的公有制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标志。但是在开始制定和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时,熟悉中国国情、并且还比较冷静的中国党政领导人并没有将此作为短期目标,而是准备用10年至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实现之。因此,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部分时间, 即到1955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来之前,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稳步进展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仍是中国的一个现实。这从以下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来:

      表1农业合作化的发展状况单位:%

       时 间19501951195219531954

      参加互助合作组织

      的农户占总农户的10.719.240.039.560.3

      其中:

      农业生产合作社

      — — 0.1 0.2 2.0

      高级社

      — — — — —

      初级社

      — — 0.1 0.2 2.0

      农业生产互助组 10.719.239.939.358.3

       时 间195519561957

      参加互助合作组织

      的农户占总农户的64.996.397.5

      其中:

      农业生产合作社 14.296.397.5

      高级社

      — 87.896.2

      初级社 14.2 8.5 1.3

      农业生产互助组 50.7 — —

      表2 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比重的变化(不包括手工业)

      单位:%

       时 间19501951195219531954

      国营工业34.745.345.956.057.5

      国家资本主义工业 9.517.825.428.528.5

       其中:公私合营 2.0 2.9 4.0 5.0 5.7

      加工定货 7.514.921.421.922.8

      私营工业55.828.728.717.114.0

      (自产自销部分)

       时 间19551956

      1957

      国营工业62.867.7

      67.5

      68.2

      国家资本主义工业31.929.3

      32.5

      31.7

       其中:公私合营 12.316.1

      32.5

      31.7

      加工定货 19.613.2— —

      私营工业 5.3 3.0— —

      (自产自销部分)

      表3

      批发商业与零售商业中各经济类型比重的变化

      单位:%

      时 间

      19501951195219531954

      一、批发商业企业

      批发额:

      国营商业 23.233.460.566.383.8

      供销合作社0.6 1.0 2.7 2.9 5.5

      国家资本主义

       及合作化商业0.1 0.2 0.5 0.5 0.5

      私营商业 55.865.436.330.310.2

      二、零售商业企业

      零售额:

      国营商业及

       供销合作社 14.924.442.649.769.0

      国家资本主义

       及合作化商业0.1 0.1 0.2 0.4 5.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