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古之道 御今之有

作 者:

作者简介:
田尊道(1984-),男,河南商水人,教育学博士,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Email:naitzun@163.com(新乡 453007)。

原文出处:
现代大学教育

内容提要:

“教学相长”作为教育学术语,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它的现代常用义,即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转义。缘于此,“教学相长”的本义可谓是教育学界的一桩公案。目前,学界存在的三种主要的本义观分歧明显,分别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作用、教师单一主体教与学相互作用、学生单一主体就教与自学相互作用。然而,综合《说文解字》的字义解释、《学记》中的“教学相长”语段、《尚书·说命下》中的“斅学半”语段以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等主要材料来看,“教学相长”讲的是学习问题,其主体是学习者。其本义是学习者自身教与学各得效用、相互增益。“教学相长”本义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学思想,对当今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突出表现在解蔽教师、学生的角色迷思,启示构建学习者教与学的完整进程,显明成人与成才统一的课程本性等方面。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22)04-0011-08

       “教学相长”作为教育学术语,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在使用中,研究者却望文生义,将一种附会之义当作一种源远流长的思想。缘于此,不断有研究者阐释“教学相长”的本义,力图正本清源。相关探寻虽不乏成果,但争议不断。造成争议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解释“教学相长”本义之材料的使用。已有本义观往往注重使用某个方面的材料,如历代学人对“教学相长”的释义,中间掺以现代理解,如将“教学相长”的“教”与教师相关联。其结果不免有漏洞,自然难以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同。谨慎、综合、全面地使用像《学记》中的“教学相长”语段、《尚书·说命下》中的“斅学半”语段以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等主要材料,避免今时相关理解的影响,也许更容易接近“教学相长”的原本之义。

       一、“教学相长”本义的疑云

       缘于其现代常用义被认为是一种转义,“教学相长”的本义可谓是教育学界的一桩公案。各种不同的、互相争执的本义观先后出现。

       (一)“教学相长”的现代常用义被认为是一种转义

       “教学相长”在现代教育话语中的常用语义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分析其本质,此义讲的是一种关系。有的研究将它作为师生关系的内在机制。例如,成于思在《教学相长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中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般表现为教和学的关系。该关系是一种可以概括为“教学相长”的客观辩证关系。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同时也要学,其中包括向学生学。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同时也可以教,包括教教师。[1]还有的研究将其作为师生关系的追求目标。例如,有教育学教材以“共享共创,教学相长”[2]137作为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之一。教学相长是共享共创的结果,即“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137,“学生的道德、思想、智慧、兴趣、人格等的全面生成”[2]137和“教师专业自我的成熟过程”[2]137。

       此常用义被普遍认为是“教学相长”的现代转义。追寻“教学相长”本义的学人、教育历史的相关研究均持此观点。典型的是此观点在一些辞书尤其是在教育类辞书中被一致指出。例如,《辞海》在“教学相长”词条中指出:“意谓为教师本身通过‘教’与‘学’可以相互促进。现亦指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3]《简明教育辞典》在对其界定时同样认为:“原意谓教师通过本身的‘教’和‘学’可以相互促进。现在用来指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4]《实用教育辞典》指出“教学相长”意谓[5]:

       只有通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才会加紧学习;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问题,才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使教师教和学得到不断提高。现代教学论则引申为一条师生双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原则。

       《教育大辞典》认为“教学相长”在《学记》中的本义为[6]:

       教师的“学”可以促进其“教”,通过“教”又可促进其“学”。后人引申为师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师的教导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随着学生的发展又提出新的更高的学习要求,促使教师不断进德修业,并在向学生的学习中取得进步。

       这些辞书尤其是教育辞书,尽管在“教学相长”原义上观点不一,但是,他们都指出“师生之间相互促进”是其一种现代引申义。这种普遍性的现代转义的判定可能也是学者们在辨正其本义时往往以此义为针对对象的原因。

       (二)学界对“教学相长”本义莫衷一是

       目前而言,学界存在的本义观有三种,分别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作用、教师单一主体教与学相互作用、学生单一主体就教与自学相互作用。

       一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作用。该本义观认为,“教学相长”的“教”是教师教的活动,“学”是学生学的活动,整体讲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相互促进。此本义与“教学相长”的现代转义近似,两者在演化上存在某种关联也未可知。

       高时良是此本义观的代表性人物。他曾对《学记》做过专门研究。在他看来,“教学相长”的理解关键是对《古文尚书》的“学学半”的解释。而历来各家对“学学半”言说对象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对教师说,如郑玄:‘学(教)乃益己之学半’。”[7]65“另一是合师生说,如明王恕:‘师友之所及,学者止得其半’。民初姚明辉:‘言效师半,自修亦半,毋专恃师教也’。”[7]65高时良认为:“按‘学学半’与‘教学相长’句相连,应是合师生说。”[7]65他接着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和‘教学相长’,反映了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下,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7]66只是在这里,高时良对前人的理解似乎有偏误,王恕、姚明辉所言并非意指师生教与学的关系。

       二是教师单一主体教与学相互作用。此本义观认为,“教学相长”里的“教”和“学”的主体是同一的,都是教师,其整体意思是教师自身教与学相互促进。孙培青在其主编的《中国教育史》中指出,“教学相长”的原意并不是指教与学两者的相互增益,而是单指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表示教师自身的学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别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也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促进,使教师得以持续提高。[8]95他接着指出:“后人在注释‘教学相长’时,有人望文生义,作了引申,将其视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方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8]95这里有针对前一种含义和现代转义辨正的意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