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22)03-0028-21 近年来,随着质量话语在教育领域的持续渗透及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技术条件的逐步发展完善,通过大学排名、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等实证方式的跨国调查结果成为诸多国家制定教育政策及衡量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参考。加强实证研究,促进研究范式转型也成为包括比较教育在内的众多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①。然而,教育研究者由于过分强调技术和程序而往往忽视其背后起着支撑作用的科学哲学基础,[1]因此,教育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方法与技术层面的探究,更要对其立基哲学和理论层面给予探究。如果没有对支撑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的透彻理解,就不能实现研究方法的真正掌握。[2]从知识生产的角度来说,比较教育需要实证主义研究范式贡献量化和科学为特征的知识。事实上,实证主义已经成为学术极端滥用的代名词,在教育词汇中,很难找到一个像实证主义这样充满了否定意义的词汇。实证主义之于教育,正如恐怖主义之于地缘政治。[3]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比较教育研究应该放弃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对于比较教育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之于比较教育研究的历史局限,并澄清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对比较教育研究的当代价值,是实证主义研究范式推动比较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内涵 “范式”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s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中提出的。库恩认为,范式是一种包含本体论(现实的本质)、认识论(知识的本质)和方法论(研究方法的本质)的基本框架,范式控制着学术共同体所使用的方法、问题、标准及其进行更广阔的信念、价值和技巧的整合。[4]实证主义范式是一种以任何知识、现实、事实和一般事物为基础的哲学体系。[5]在本体论上,实证主义将现实认识为静态和固定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上,实证主义认为客观的、可推广的理论可以被发展并能准确地描述这个世界;在方法论上,实证主义目的是通过预测和控制来发现客观存在。因此,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倾向于使用定量方法,通常包括如随机对照实验及问卷调查等假设统计检验方法。[6]总而言之,经验主义、客观主义和科学主义构成了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精神内核。 此外,需要明晰的是,实证主义研究和实证研究是既有区别又有着紧密联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实证主义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研究领域的科学哲学思想更多是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的意蕴,在实证主义的影响下,产生了定量研究方法并成为实证主义研究的主要方法论。实证研究则更多的是方法论层面的一种研究形式。在实证主义风靡的时代,许多研究者普遍将实证研究等同于定量研究,而实证主义则构筑起实证研究的哲学根基。随着实证主义弊端的日益凸显,其开始遭受以解释主义为代表的研究范式的日益激烈的批判。以解释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定性研究开始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盛行。伴随着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等研究范式的持续无果争论,许多研究者深刻认识到学术秩序之间的根本差异是哲学和认识论,而不是方法论,[7]因此主张发挥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各自方法论优势开展教育等社会研究,定性和定量研究可以完全集成在同一个研究中逐渐成为共识。[8]实证主义也逐渐向提倡定性和定量研究共用的更为温和的后实证主义过渡。因此,一些研究者开始将强调数量化经验数据的定量研究和强调语言化经验数据的定性研究,甚至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都统摄于“实证研究”的称谓之下。此种实证研究则蕴含了定量研究的实证主义、深受实证主义影响的定性研究的解释主义及混合研究的实用主义三种研究范式。直至今日,这两种狭义和广义的实证研究的内涵认知仍普遍存在于教育等社会研究领域。 二、回溯比较教育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局限 实证主义大致历经传统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三个时期。比较教育有着与其学科同等历史长度的实证主义传统。这不禁引人思考,作为寄托着朱利安的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期望,从学科创立伊始就引入比较教育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经过几代研究者的努力为何一直未能实现其教育(比较教育)科学化的原初使命,甚至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出现“生存危机”,它对比较教育研究究竟有何历史局限?这需要回溯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历史进行回答。 (一)比较教育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 1.传统实证主义时期 在19世纪自然科学的胜利所产生的认识论后果的背景下,科学可以实现人类进步的想法也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们普遍认为自然科学方法亦可应用于人类的研究。[9]在此背景下,19世纪30至40年代,最终由法国哲学家孔德(Comte)提出了实证主义(positivism)的学说②。孔德认为人类思想经历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主义阶段,[10]他排斥形而上学的西方哲学传统,并认为只有通过实证知识,人类才能获取社会发展的恒常规律,而成就普遍而绝对的实证知识所采取的方法就是“推理与观察”(reasoning and observation)组成的“实证方法”③。[11]换言之,社会科学的实证主义传统建立在社会受某些基本秩序模式和因果关系原则支配的假设基础之上。自孔德以来,“实证主义”一词就被广泛地用来描述使用了大量数据集、定量测量和统计分析方法的社会科学方法。[12]比较方法也被提升到了社会科学分析的特权方法的地位,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在当时兴起了一股被吕奈尔(Brunel)等人称为“比较主义”的学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