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人力资本空间差异及驱动机制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鹏,济南大学商学院,电子邮箱地址:zhangpeng4@126.com;姬志恒,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电子邮箱地址:jnjzh999@sina.com。

原文出处:
教育经济评论

内容提要:

文章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考察中国教育人力资本空间差异结构,采用基于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测度主要影响因素对中国教育人力资本省际差异的动态贡献率。研究发现,中国省城教育人力资本整体保持增长态势;省际差异具有升降交替特征,后期较前期下降明显;八大综合经济区分组下区域间差异是全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区域内部差距具有异质特点。地区固有因素、创新能力、教育经费投入、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和市场化程度对教育人力资本空间差异贡献率依次递减。有鉴于此,优化中国教育人力资本空间格局需要在夯实义务教育基础上积极推动后义务教育发展,统筹推进相对滞后地区教育供给和教育生态体系建设,强化领先区域的带动作用。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1 年 07 期

字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人力资本在培育创新型社会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动力源。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深入普及和后义务教育机会的持续扩张,全社会教育人力资本得到厚植,对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贡献不断增长。同时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基础、条件和路径等存在的客观差异使得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空间不均衡现象,教育人力资本积累具有空间差异格局。一方面,教育人力资本的空间异质是我国长期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结果和表现;另一方面,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会使其空间差异构成我国空间发展落差的重要引致性因素,动态看,随着资源要素加快流动,区域间教育人力资本积累还存在出现“马太效应”的内在推力。这种背景下,厘清教育人力资本空间差异的结构和成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协调策略,对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和全域高质量发展无疑都具有重要价值。

      教育人力资本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者所长期关注。既有的针对教育人力资本的空间差异的探讨呈现出研究空间尺度和研究方法多元化特征,其中研究尺度既包括城市内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获得差异等微观尺度,也包括城市间和区域间教育落差等中观和宏观尺度;研究方法兼有质性分析和量化研究。针对区域间教育发展的空间差异,既有研究显示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人力资本均存在明显的地带间落差,教育红利在东部和大城市的积累释放效应更为明显,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构成我国教育人力资本的优势区域,低值区域集中在胡焕庸线以西(韦吉飞和张学敏,2014;Golley and Kong,2018;袁振杰等,2020)。分别针对义务教育(吕普生,2013;刘善槐和王爽,2019)、职业教育(赵晶晶,2017;蔡文伯和黄晋生,2019)和高等教育(游小珺等,2016;Deng and Ye,2018)的空间不均衡现象的研究均表明我国各层级教育人力资本积累普遍存在东高西低和相似集聚的空间格局以及不同程度的空间极化现象。在教育人力资本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中,刘红梅等(2013)的研究表明1997-2010年我国教育水平迅速发展,但整体教育人力资本的绝对地区差异降幅较小;唐安宝等(2016)的研究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初级教育人力资本(高中/中专及以下)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省域间并不存在收敛性,高级教育人力资本则存在收敛趋势;方超和黄斌(2018)的研究显示1996-2014年间我国整体教育人力资本具有α收敛和绝对β收敛特征,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较中部地区更为离散。区域教育人力资本积累是包括政策引导、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区域教育人力资本影响因素,学者们围绕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城市化进程、创新发展和对外开放等进行了深入探究。区域教育经费投入能够通过改善教育硬件环境和扩张教育机会等方式直接优化区域教育人力资本,随着经费支持的持续攀升,教育经费投入对教育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创新发展则能够通过改变劳动力结构需求和扩充教育投入渠道等方式充实区域教育人力资本;随着地区发展由劳动和资本密集驱动向知识密集驱动转变,高层级教育人力资本需求持续增长,并形成教育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互促(杨翠芬,2015);城市化进程不仅深刻影响我国城乡教育生态,对区域教育人力资本积累也具有重要作用,较高的城市化水平能够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并释放教育发展的外溢效应(Tian,2016;Fraumeni et al.,2019);对外贸易能够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进步效应提高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参与率,有益于整体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崔日明和于国民,2019)。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存在明显的区域间发展差异,教育人力资本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作用存在差异。Sun等(2018)的研究显示,我国中西部资源丰裕度较高区域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教育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加大公共教育投资有助于扭转这种现象;李震和杨永春(2019)测算表明,城市化进程对教育人力资本的影响呈现从西向东递减趋势;汪凡等(2019)的研究显示教育财政支出的回归系数高值区集中在西南地区,增加教育财政支出能够显著增加西南地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既有研究为明确中国教育人力资本空间格局及成因提供了较好启示,但从厘清中国教育人力资本空间差异结构及其驱动机制出发仍存在可拓展之处。从教育人力资本空间差异结构看,既有研究多通过现象描述和极化特征展开,少数研究运用泰尔(Theil)指数等方法对特定层级教育人力资本差异进行了定量刻画和分解,但泰尔指数在差异分解时并没有考虑子组分布,忽略了组间交叉重叠现象,无法准确识别组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Dagum,1997),需要引入更为精确的方法进行刻画并将研究对象向整体教育人力资本拓展。从教育人力资本空间差异的驱动机制看,既有研究对部分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异质性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仍缺少关于影响因素对教育人力资本区域差异动态影响的测度,需要就影响因素对区域间教育人力资本差异的作用方向和强度做进一步探究。为此,本研究尝试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和基于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对中国整体教育人力资本空间差异及其驱动机制展开分析。鉴于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中具有的重要地位,本研究以省域为空间尺度展开。研究的边际贡献一是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刻画中国整体教育人力资本空间差异结构,在有效解决样本间的交叉重叠的同时,从空间结构视角明确中国教育人力资本差异和来源;二是采用基于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回答“哪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中国教育人力资本出现省际差异”,为有针对性地缩小区域教育人力资本落差和推动区域间整体协调发展提供启示。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一)区域教育人力资本测度

      教育人力资本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积累和沉淀。从内涵看,区域教育人力资本积累过程是包括教育投入—过程—产出在内的综合结果,囿于平行数据的可得性,既有研究多从入学率、不同层次教育人口比重和人均受教育年限等可量化指标加以衡量。其中作为结果产出的受教育年限很大程度上能够综合体现区域教育投入、教育人口结构和教育质量等信息,为较多研究所采纳,本研究沿用该指标。《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报告了各省域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情况普查或抽样调查情况,本研究将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教育年限依次赋值为0年、6年、9年、12年和16年,通过将各层级教育人口数量乘以对应年限再除以调查人口总数刻画区域教育人力资本。

      (二)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