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相对地位的演变(公元1000-2017年)

作者简介:
金星晔,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jinxy6@sem.tsinghua.edu.cn(北京 100081);管汉晖(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guanhh@pku.edu.cn(北京 100871);李稻葵,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lidk@sem.tsinghua.edu.cn(北京 100084);Stephen Broadberry,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stephen.broadberry@ nuffield.ox.ac.uk。

原文出处:
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一个文明在世界上影响力的重要测度是其经济活动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因而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影响力以及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有必要对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相对地位的演变进行长时段研究。已有研究大多引用麦迪逊估算,其准确性值得商榷。本文应用国际学术界前沿的历史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得到的最新世界各国GDP数据,结合中国原始历史记载,大幅校准了基于麦迪逊人均GDP猜估值得到的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重新认识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相对地位的演变。研究发现:第一,公元1000-1978年,中国GDP在世界总GDP中的比重先升后降,峰值为1600年的34.6%,而不是麦迪逊估算的1600年和1820年两次高峰,1600年34.6%的峰值高于麦迪逊32.9%的最高峰估计。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后,中国GDP在世界总GDP中的比重断崖式下降,1952年和1978年分别仅占5.2%和4.9%。第二,改革开放后,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迅速恢复,2017年达到18.2%。第三,以人均GDP衡量,中国从18世纪上半期开始,生活水平开始落后于主要欧洲国家,中西大分流已经出现,而非加州学派认为的工业革命后。本文研究表明,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的是自公元1600以来中国经济的首次历史性复兴。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9 年 05 期

字号:

       JEL Classification:N10,N15,O10,O57

       一、引言

       一个文明影响力的重要测度是其经济活动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也应该通过其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来衡量。基于此,本文研究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比重的变化以及人均发展水平与欧洲大分流,来反映中华文明影响力的长期演变趋势。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很长一段时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虽然最近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本质上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复兴,只有从长时段经济史的角度系统梳理中国的经济规模及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才能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改革开放在中国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过程中的里程碑意义。

       关于历史上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相对地位,迄今学术界引用较多的是麦迪逊的估算。根据其数据,学界普遍认为,中国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明清时期分别在1600年和1820年达到高峰,1820年中国在世界GDP中的份额为32.9%(麦迪逊,2016)。因而,很多学者都认为32.9%代表了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份额的最高水平,直到1820年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这一结论是否正确有待商榷,争论的核心是麦迪逊猜估的各国历史上的人均GDP是否准确。进一步地,尽管麦迪逊的世界GDP数据在时间跨度和覆盖国家范围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突破,但长时间跨度和广覆盖范围也使得其估算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薄古厚今,估算结果由于过于简略而存在不可忽视的偏误。例如,在麦迪逊估算的古代部分中,存在着大量的猜测或者是有根据的推断。①彭凯翔(2015)曾指出,在麦迪逊对中国19世纪以前的估算中,农业人均产出不变和城市人口比例不变的两个关键假设是有待商榷的。从应用麦迪逊数据进行的研究也可以发现,其研究时段大多集中于19世纪及以后的时期,可见在麦迪逊的估算中,当代数据更加准确,历史数据则准确性较低。以中国数据为例,麦迪逊(2016)也坦言,“对1890年以前的中国GDP进行估计,只能依靠一种非常粗略的判断”。

       针对上述麦迪逊估算结果中存在的问题,Broadberry联合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史研究者,基于更可靠的历史数据,和建立在经济学理论之上更为完善的历史国民收入核算(historical national accounting)方法,对历史上的国民收入进行了新的研究。②目前这一国际研究项目已经完成对英国、荷兰、比利时、瑞典、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以及中国、日本和印度三个亚洲国家人均GDP数据的重新构建(reconstruct),还有一些国家,例如美国等国家,正在被纳入这一国际研究项目,数据重构工作仍在进行过程中。基于这些重构的数据,学术界对中世纪以来欧洲各国和8世纪以来亚洲各国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有了新的认识。③

       本文基于中国原始历史记载及国际最新的经济史数据,大幅修正了基于麦迪逊人均GDP猜估值得到的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相对地位的认识,重新刻画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相对地位的演变轨迹。研究发现:第一,公元1000-1978年,中国GDP在世界总GDP中的比重先升后降,峰值为1600年的34.6%,而不是麦迪逊估算的1600年和1820年两次高峰。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后,中国GDP在世界总GDP中的比重断崖式下降,1952年和1978年分别仅占5.2%和4.9%。第二,改革开放后,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迅速恢复,2017年达到18.2%。第三,以人均GDP衡量,中国从18世纪上半期开始,生活水平开始落后于主要欧洲国家,中西大分流已经开始,而非加州学派认为的工业革命后。本文研究表明,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的是自公元1600以来中国经济的首次历史性复兴,是中华文明过去400多年来的首次复兴,其历史意义应该充分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未来随着更多国家被纳入历史国民收入核算这一国际研究项目,新的研究成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但是,由于目前世界上很多主要经济体已经囊括在内,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相对地位的整体趋势应该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节对历史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与麦迪逊研究方法的不同,及中国历史国民收入核算的数据来源进行说明;第三节基于最新历史国民收入核算得到的人均GDP数据,重新论述中国与欧洲的大分流;第四节基于最新的历史国民收入核算数据,并结合麦迪逊估算的世界GDP数据,计算主要国家GDP在世界总GDP中的份额随时间演变的趋势;第五节是简短的结语。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在人均GDP重构研究中,不同于麦迪逊的猜估(guesstimate),最新的历史国民收入核算主要采用更为可靠的生产法,并在某些国家利用实际工资进行校准(double check)。本文的数据综合多篇文献,其中,中国数据来自Broadberry et al.(2018)。亚洲其他两个国家日本和印度的数据分别来自Bassino et al.(2015)和Broadberry et al.(2015b)。欧洲部分,英国数据来自Broadberry et al.(2015a);荷兰1400-1805年间的数据来自van Zanden & van Leeuwen(2012),1807-1850年间的数据来自Smits et al.(2000);比利时数据来自Buyst(2011);瑞典数据来自Schon & Krantz(2012,2015);意大利数据来自Malanima(2011);西班牙数据来自Alvarez-Nogal & Escosura(2013);葡萄牙数据来自Palma & Reis(2014);德国数据来自Pfister(20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