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中的价值取向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7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生机,市场经济的成形,竞争机制的确立,不仅改变了物质文明的面貌,同时也极大地开发着个人的潜能,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同时西方种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使原有的传统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甚至不断解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存在着分离的一面。这是当前人际关系和精神生产中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文学创作、理论批评方面发生的一些问题,看来与这一变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变动不可避免。

      表现在创作上,有以群体意识为基础的文学作品。这是80年代上半期广大作家形成的一种具有传统色彩、注意文学与社会、文学与人民和时代相互关系的文学。十多年来,这种文学历尽曲折,但它不断改造自己,更新自己,一直延伸到今天,且在近期表现得颇有生气。同时,也有张扬极端的主体观,崇尚先锋性、实验性、反传统的文学作品。文学中出现的淡化价值、取消价值的倾向,反映了社会人际关系在精神生产中的一种微妙的变化。文学创作就作者来说,可以说成是一种个人事业,但是它作为精神产品,在传播交往中对社会发生着影响,因此它又是一种社会性的精神生产。在今天,作家与社会的关系无疑发生着变化,但变到什么程度,也即与社会、公众如何相处,或不管社会、公众到什么程度,却必须有一个准则。这里有一个在促进社会进步中共同遵守的限度。这正是需要作家给予调整的一种关系。

      近年来文坛上出现了一种反人文精神、反美学的文学批评,其价值取向上的消解性和消极性,严重影响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正常发展。

      文艺批评近几年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主要是一种价值取向上的变化。一方面,一些批评受到市场经济的左右,成了金钱的附庸,从而失却了批评应有的品格;还有社会对批评的极端漠视,在市场经济的运转中,理论批评所花的精神劳动与其应得的收入,简直不成比例,这在客观上导致批评队伍的无所作为和附庸倾向的发展,这方面的问题人们已谈了不少。另一方面是批评自身的严重自虐,一些批评文章在大力淡化价值的追求,进而取消价值,并且极力推动这一趋向。这些批评文章对什么都不予承认,对任何价值都表示怀疑,并且直截了当地予以否定。它们嘲弄意义,反对理性,解构历史,躲避崇高,但决不躲避下流与西化思想。它们在创作中力主非理性与偶然性,欣赏平面,削平深度,不分善恶美丑。它们一面张扬创作多样与审美特性,一面则从中消解受到审美活动影响的那些最常规性的社会规范;它们也称颂文学是人学,但偏爱、推崇大胆展现官能刺激的作品,并为之叫好。这类批评数量不多,不过很有影响。自然,对于本质与现象、本质与本质化、理性与非理性、必然性与偶然性、价值与虚构、崇高与伪崇高,应当进行学理的和适合于文学创作的分析。但是对于那种摆出与任何价值取向截然对立的宣传,我们应当看到它不过是另一种性质的价值取向的表现。确实,我们曾经有过理性的反动,文学描写中的本质化倾向,伪崇高投下的阴影,必然性在艺术描写中形成的老套,生活中历史言说的随意性,乌托邦的一度现实化。但是转而崇尚极端的非理性,对任何事物持嘲弄态度,维护低级趣味,取消文学的价值,消解它的意义,这岂不是又一种舆论的极端?看来这种理论与批评,并不是一种科学意义上的批评,而是一种表现了反人文精神、反美学的文学批评,这也是当今文化领域中虚无主义的表现。必须了解这种文学批评的消解性,它的不利于文学正常发展的消极性。

      文学批评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批评,但任何批评总有自己的价值导向,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审美的、历史社会的价值导向;在重建和发扬文学批评中最具普遍规范意义的准则的同时,形式性的批评也应得到认真的鉴别与吸收。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是整个文学的两翼,它的独立的品格无可怀疑,批评自身确应调整自身关系。无疑批评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批评,但是任何批评总有自己的价值导向,在这点上它们是一致的。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审美的、历史社会的价值导向。以审美的、历史社会为导向的评论,是当今文艺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好的评论也是不少。但也要看到如前所说的文学批评迷失的实际存在。自然,就像文学创作一样,批评可以审美,也可以进行审丑,而审丑是为了揭露丑恶,嘲弄丑恶,使欣赏者超越这种丑恶。然而一些批评对于最为一般的美丑准则,已经不予区别,并且转而去颂扬丑恶,投入丑恶了。批评所赖以生存的审美分析的价值准则,被对世俗丑恶的宣扬所淹没,历史社会分析中的价值判断,则被一些人津津有味地咀嚼着的粗俗感受描写强行替代,这可能就是它们的作者所说的所谓消解“策略”的一部分了。但是批评还是要发展的、进步的。当今,批评需要恢复和加强它的人文因素,要重建与发扬批评中最具普遍规范意义的准则。

      另一方面,形式性的批评也应给予重视,并使之发展。文学审美有时会表现出一种纯审美现象,批评可以从纯审美方面进行评说。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的形式主义批评在我国大为流行,一些人以为只有这种批评才是批评的正道。其实然又不然,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这些批评学派确是扩大了批评的领域,丰富了人们对文学的了解,并且大大地丰富了批评本身,使我国文学批评变得丰富多彩。但其二,由于一些人的片面张扬,结果是,一些批评实际上变成了批评者的个人爱好的写作,而相当部分表现出来的则是批评者的文字游戏。这类文字除作者自己和几个同好欣赏外,连许多专业批评者也被弄得晕头转向,望而却步,更遑论一般的读者了。它们把某些形式因素的分析当成目的,却远离了通过这些因素审美何以生成的主要方面。批评的正常发展,要求对这些形式的批评进行清理,结合我国的文学创作的实践,确定它们的影响,它们各自的范围与作用,排除消极的因素,肯定它的价值方面,在理论上进行界说,有鉴别地吸收它们。

      人文精神与科学分析自觉地、有机地相结合,将会形成一种新的批评形式和新的批评精神,有利于文学批评确立自身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调整创作与批评的关系,促进文学的进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