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
祝智庭,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系统架构与技术标准、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技术使能的智慧教育、面向信息化的教师能力发展、技术文化等,ztzhu@dec.ecnu.edu.cn;彭红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智慧学习生态、数据智慧、精准教学,hongchao5d@qq.com;雷云鹤,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上海市普陀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研究方向:智慧教育与精准教学、基础教育信息化课堂改革,leiyunhe@126.com。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开放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至今,其重要性已获广泛认同,智能教育的需求随之产生。为了诠释智能教育的内涵与探讨其实施办法,文章梳理了经典的智能教育理论(从IQ到MI),并从智慧型人才的角度提出智能包含认知智能、情感智能、志趣智能以及智能与品性融合成为智慧的观点。之后,文章结合智能教育的由来和智慧教育理念,解析了智能教育应具有的三方面内涵:智能技术支持的教育、学习智能技术的教育和促进智能发展的教育。透析三方面的智能教育发现,智能教育可以作为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或者说,智慧教育可以对智能教育起导向作用。文章最后就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智慧教育理念引导智能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8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018)04-0013-13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人机协同的混合增强智能理念以及智能教育(Intelligence Education,简称IE)发展方向,其中涵盖实施“全民智能教育”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7)。《规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人机协同的智能教育正式起航。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规划》提出,智能教育应“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开发立体综合教学场、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在实施全面智能教育方面,《规划》指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鼓励进行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创作”。

      可以看出,《规划》分智能教育为“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即AI支持的教育)”与“提高对AI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即学习AI技术的教育)”。诚然,这两者在“教育+AI”阶段非常重要,但没有体现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因为,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前者仅是教育变革的手段,如果仅将后者作为智能教育的目标,又未能观照人的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协同关系,会有“见物不见人”之嫌。因此,有必要从教育的根本出发,深度审视智能教育。

      一、智能教育概念辨析

      在辨析智能教育概念之前,需要认识清楚何为智能。对智能(Intelligence)的研究古已有之,主要属于哲学和脑科学关注的范畴。智能的发生更是与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一起被列为自然界的四大奥秘(刘泉宝等,1994)。

      (一)经典的智能理论:从IQ到MI

      1.智能理论的发展

      现代智能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阿尔弗雷德·比纳(Alfred Binet)与泰奥多尔·西蒙(Theodore Simon)的智力测验。当时,智能被认为是一种独立于学习的单一且通用的才能(Aptitude),这种才能被称为自然智能(Natural Intelligence)(Binet & Simon,1905)。简单讲,智能是一种解答智力测验题(去除受教育程度因素的干扰)的能力(Gardner,2008:P6-7)。对于测验结果,比纳采用智龄(Mental Age,智龄是美国人意译的)来表征,后来刘易斯·推孟(Lewis Terman)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中将智龄修订为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即著名的智商IQ。

      对智能是否为单一通用的能力,争议很大。对此,查尔斯·斯皮尔曼(Charles Spearman)发明了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技术,得出“智能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结论(Spearman,1904)。

      然而,智能由哪些能力组成,心理学家的回答并不统一。在诸多智能理论中,最著名的当属罗布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的三元智能理论(Triarchic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和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前者得到心理学界的赞誉,后者受教育界宠爱。斯腾伯格从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角度,分智能为分析性智能(Analytic Intelligence)、实用性智能(Practical Intelligence)、创造性智力(Creative Intelligence)(Sternberg,1999)。分析性智能是识别、界定问题并寻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实用性智能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和执行这些解决方案的能力;创造性智能是产生新奇、有用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三元智能理论修正与扩充了传统智能,不仅关注学业成就,还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即传统智能仅是分析性智能的一部分);不仅关注已有成就,也关注成就的获得与应用。加德纳则从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出发,提出智能具有九种类型(严格讲,加德纳认为是81/2种智能)(Gardner,2008,P8-23):语言言语智能(Verbal-linguistic)、数理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人际沟通智能(Interpersonal)、自我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音乐韵律智能(Musical-rhythmic and Harmonic)、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ic)、肢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存在智能(Existential)。2016年,加德纳提到他正考虑加入第十种智能:教学教法智能(Teaching-pedagogical)(Gardner,2016)。

      现代智能理论经历了从一元结构到多元结构的发展,并在心理学界引起诸多争议,但教育学界对多元化评估学生的理念是一致的。这或许就是加德纳智能理论广受欢迎的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