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君主,即最高的执政者的论述很多,最早和最为系统者当属《管子》一书,可以说,该书通篇论述的就是“明主”如何执掌国家权力,如何进行社会治理问题,因而可以说它就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君主论”。它比西方的该类名著——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早了二千多年,而且其立意之高、论述之全面、深刻,都是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无法相比的。不仅如此,书中对国家权力、对最高的执政者的角色、对社会治理的诸多问题,精彩的论述很多,且大部分已被管仲用于实践中,可以说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这些论述虽然是针对君主政体的最高执政者而发的,但却涉及国家政权、执政者及其社会治理等许多普遍性问题,因此,仍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君主的社会角色 《管子》一书所论述的“君主”主要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的国王,这种国王情况很复杂,管子在《七臣七主》中把他们分为七种:(1)“申(信)主”,即信守承诺的君主:(2)“惠主”,即侧重于用施惠的办法维持统治的君主;(3)“侵主”,即行事莽撞的君主;(4)“芒(荒、盲)主”,即沉醉于酒色,不理朝政的君主;(5)“劳主”,即事必躬身,忙于具体事务,君干臣职的君主;(6)“振主”,即性情爆燥,喜怒无度的君主;(7)“亡主”,即昏君。 不过《管子》对他们并没有作过多的论述,而是从理想的角度,即从君主应有的社会角色和其治理国家是否合于为君之道上把他们划分为“明君(主)”或“有道之君”和“乱主”或“无道之君”,而把论述的重点放在阐述“明君(主)”或“有道之君”上。 《管子》一书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君主”的社会角色: (一)“君”者“尊”也 “君”者“尊”也,即君主在国家里享有至上和尊贵的名位。这表现在他发布的法令能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而这在于他手里有“势”,即权势,掌握赏罚大权;更在于他发布的法令是合理的,合乎天道世理。《形势》曰:“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名之运也。”《枢言》曰:“有名则治,无名则乱,治者以其名。”《形势解》解释说:“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法令之合于民心如符节之相得也,则主尊显。故曰:‘衔令者君之尊也。’人主出言,顺于理,合于民情,则民受其辞。民受其辞则名声章。故曰:‘受辞者名之运也。’” 这就是说,“君主”的“尊”表现在他享有名位,其颁布的法令得到民众的尊重和遵守。而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他有“势”,即权势。因而,他的地位尊贵。《明法解》曰:“人主者,擅生杀,处威势,操令行禁止之柄以御其群臣,此主道也。”又说:“明主在上位,有必治之势,则群臣不敢为非。是故群臣之不敢欺主者,非爱主也,以畏主之威势也;百姓之争用,非以爱主也,以畏主之法令也。故明主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处必尊之势,以制必服之臣。故令行禁止,主尊而臣卑。” 当然,“君主”的法令之所以能畅通无阻,并不限于他地位尊贵,更在于这些法令顺民心、合民意。《形势解》曰:“人主出言,顺于理,合于民情,则民受其辞。民受其辞则名声章。”“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故上令于生、利人,则令行;禁于杀、害人,则禁止。令之所以行者,必民乐其政也,而令乃行。故曰:‘贵有以行令也。’”又说:“人主之所以使下尽力而亲上者,必为天下致利除害也。故德泽加于天下,惠施厚于万物,父子得以安,群生得以育,故万民欢尽其力而乐为上用。”这就是说,君主的“尊”从根本上说还在于其法令合于道义,有利于民众的生存和国家的富强,因而得到民众的拥护。这是因为民为国本,民心是国家权力的基础。 (二)“君”者“心”也 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管子》一书进一步从国家的构成的角度论述了“君主”的社会角色,他认为国家中有君、臣、民三种人,他们在国家中的地位就像人体中的心、器官和身体。君主是心,是领导者和总指挥。《任法》曰:“夫君臣者,天地之位也;民者,众物之象也。各立其所职以待君令,群臣百姓安得各用其心而立私乎?故遵主令而行之,虽有伤败,无罚;非主令而行之,虽有功利,罪死。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故上令而下应,主行而臣从,此治之道也。”《七臣七主》曰:“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他指出,君主之所以处于心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一个国家必须有领导者。《权修》有言:“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操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另一方面是因为“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管子·君臣上篇》),而开明的君主,又懂得天、地之道和人生之道,有治国的能力和素养。 君为心,那么心是干什么的?《心术上》曰:“心也者,智之舍也”;“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君臣下》曰:“君之在国都也,若心之在身体也。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于下矣。戒心形于内,则容貌动于外矣,正也者,所以明其德。知得诸己,知得诸民,从其理也。知失诸民,退而修诸己,反其本也。所求于己者多,故德行立。所求于人者少,故民轻给之。故君人者上注,臣人者下注。上注者,纪天时,务民力。下注者,发地利,足财用也。故能饰大义,审时节,上以礼神明,下以义辅佐者,明君之道。”这就是说,君主是国家的心脏或大脑,是领导者,是智慧的聚集者,他率领其官吏持“道”而行,“内行其法度,外行其理义”,使国家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实现富国强兵称霸和造福于民众之目的。正因如此,君主治国的关键是治心。《心术下》曰:“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民,故功作而民从,则百姓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