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到今天,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在进行宏观或微观经济投资决策时,一般是“一工交、二财贸”,“先上书记项目,再上市长项目”,“教育项目放放再说”。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教育投资的重要作用和收益的基本特性缺乏真正的认识和足够的了解。因此,研究、探讨和掌握教育投资的收益特征,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尽管,在教育领域内部,由于校办产业的发展和勤工俭学活动的经常进行,教育投资有时也表现为直接收益。但总的来说教育投资收益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高效性 教育投资的高效性主要表现在:教育投资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投资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本世纪60年代初产生并形成的新的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在现代生产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投资的作用。“投资于教育的每一美元所产生的国民收入,要大于投资于水坝、公路、工厂和其它有形资本商品的每一美元所产生的国民收入。”在美国,国民收入的1/5来自物力资本,即财产;4/5来自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是地地道道的“源头活水”。[①]重视教育投资是现代经济中最突出的特征。舒尔茨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美国1929——1957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了计算,其结论是: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大于物质资本的增长速度,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1929——1957年可再生有形资本的增长率是2%,而劳动力中教育资本的增长率是4%”。[②]“物质资本赚回利润增加3.5倍,而教育投资所增加的利润竟达7.5倍”[③]“初等教育的收益率为35%,中等教育为10%,高等教育为11%,加权平均后平均收益率17.3%,占美国国民收入增加额的17—33%”[④]。可见,教育投资的利润惊人。另外,库兹涅茨·肯德里克等人的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与舒尔茨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库兹涅茨根据英、法、美等14个国家近百年的经济增长统计资料,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作了分类研究,计算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人均GNP构成中,25%归因于生产资料投入量的增长,75%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⑤]。1971年肯德里克分析了1948—1966年美国私人经济增长率,计算出“这期间经济增长率为4%,其中1.5%归因于要素投入量增加,2.5%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⑥]。教育投资收益的高效性不仅表现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有的经济学家分析研究了世界上17个发展中国家,发现初等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为25%[⑦],上述这些结论令人瞩目,然而,这些计算的结果很可能还是低估的。因为,第一,在计算方法上,他们没有考虑教育在保持劳动力平均质量方面的作用因素;第二,没有估量教育质量的提高;第三,没有考虑教育的“溢出效应”。例如:教育对知识及其在社会的传播贡献等等。 二、长期性 教育投资收益的长期性是指受教育者通过受教育提高工作能力之后,在整个工作或劳动期间内长期发挥作用并带来经济效益。虽然,固定资产投资也能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但多数处于流动资金的实物形态,只能在一个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而教育投资则可长期受益。由于教育投资的成果是受教育者工作能力的提高,而工作能力,尤其是智力它可以伴随受教育者寿命、健康状况和受教育年限的长短而发挥作用。假设受教育者的工作年龄为16到60岁,则教育投资的收益可长达40多年。当然,就一个受教育的劳动者个人来说,按其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不仅其体力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呈下降趋势,而且智力,也是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发展过程。同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有的受教育者本人的不思进取,容易使得知识老化陈旧,但智力的作用并非是直线下降的,就人类生命的普遍过程来说,教育投资的收益还是呈长期性。这是因为:其一,知识的陈旧和更新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不是原有的知识全部报废,而是可继承和发展的过程。经过实践的检验,一部分知识证明不符合客观实际被否定,而更多的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大量的新知识,而为实践所证明是科学的知识和理论,将继续发挥作用;其二,人的智力虽然有一个由强到弱,知识有一个陈旧老化的过程,但教育也有一个再投入再深化的过程,人可以通过再学习,再提高;其三,人的智力,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在60岁以前是与人所受教育程度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正比的,它不仅会起长期作用,而且还是人获得新知识的基础。 三、社会性 教育投资收益的社会性是指教育投资的受益者是全社会。即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好处。这一方面反映在受过一定教育和培训的劳动者通过工作岗位的变换和工作地区的转移,分布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为那个部门那个地区提高工作效率或经济效益作贡献;另一方面,更重要地反映在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新的发明创造的涌现。可以这么说,在当今社会,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长期对教育投资的积累结果,没有对教育的投资,没有人力资本的长期积累,没有学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没有重大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也正是因人类的发明创造,促进了科学技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进了经济增长,改善了一般劳动者的生活条件和劳动条件,扩大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国民收入等等。这些都是社会收益。总之,只要把着眼点从个别地区、部门和生产单位的收益转到全社会的收益,那就不会鼠目寸光,仅仅根据本地区、部门和生产单位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来判断这种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之比,也就不会用局部的教育投资收益大小来判断进行这方面的投资是否对自己有利。由此可见,虽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因增加教育投资有可能暂时扩大财政支出或减少个别地区的收入,但从长远看,从整体看,对教育的投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一国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有保证地,持久地增长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