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素质的构成*

作 者:

作者简介:
申继亮 辛涛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原文出处:
中小学管理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然而我们究竟应该从何入手,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呢?在长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则提高教师的素质,应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

      什么是教师素质?这是当前教育界亟待澄清的一个概念。不同的教师素质观,直接影响着师资培训工作的目标,影响着师资培训体制改革的方向。仔细推敲已有的教师素质定义,人们不难发现这些定义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首先,已有定义没有真正体现出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其次,用语抽象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很难被用来指导师资培训工作。我们认为,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目前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的个性品质、教学能力、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四方面,这大致可看作是西方对教师素质结构的看法。在我国也有研究者论及教师素质的结构问题,但多缺乏实验依据及可操作性,没有反映出教师这个特定职业的独特性。根据长期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思考,我们认为,教师素质在结构上,至少应包括五种成分:

      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发动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构成了最大的威胁。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强化教师队伍的职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将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称之为教师的职业理想,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德。

      我们对影响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内外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发现:就教师自身来看,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对教学工作的成功期待和教学效能感三因素,对其职业责任感有显著的正相关。这其中,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和自身发展的价值判断;就环境因素而言,社会宏观条件、学校客观状况、学校气氛、人际关系四方面都与教师工作积极性有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社会宏观条件越有利于教育,学校的客观条件越好,风气越正,人际关系越融洽,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

      为进一步了解内外因素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真实影响,我们以三组预测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考察了这些变量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影响。这三组预测变量分别为:①教师特征变量:学历、教龄、学校类型;②教师心理水平:教学效能感、成功期待、职业价值观;③环境因素:教育工作为教师提供的发展条件、社会客观条件、学校客观状况、学校气氛、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Y=0.23413X[,1]+0.73670X[,2]+0.04677X[,3]+0.07908其中,Y代表教师工作积极性,X[,1]代表教师的教学效能感,X[,2]代表教师的价值期待,X[,3]代表学校的客观状况。结果表明,教师工作积极性与教学效能感、价值期待和学校客观状况三因素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并可用以预测。这个结果对我们培养教师、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虽然前人研究和我们的结论都证明,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多而杂,但这些因素中,有些是很难控制的,如社会宏观条件。我们只能抓那些可以控制、改变并对教师工作积极性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以求提高教师积极性,从而带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回归方程表明,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学校的客观状况、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设法提高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成功期待三方面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这三方面的改进也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价值所在。

      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师知识的研究始于70年代。它是认知心理学应用于教师研究的一种表现。在70年代初期,一些研究明确提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据此主张,教师知识作为教师认知活动的一个基础,就成为一个研究的重点。在我们的研究中,把教师的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subject-involved knowledge)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开始人们认为,这些知识和学生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也正因如此,向被培训者传授本体性知识成为我国师资培训的主要的和中心的任务。然而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方式存在很大弊端,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不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决定条件。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

      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地说,这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教学不同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具有明显的情景性。专家型教师面对内在不确定性的教学条件能作出复杂的解释与决定,能在具体思考后再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行为。在这些情景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而且,实践性知识受个人经历的影响,这些经历包括个人的打算与目的及人生经验的累积效应。所以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关于教学的传统研究常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忽视了实践性知识与教师的个人打算,这种传统研究限制了研究成果的运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