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21世纪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不仅要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从党和国家命运的战略高度出发,召开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次全会和全会通过的《决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需要,是党领导人民迈向新世纪的需要,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决议》是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大教育工作者负有更加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当前,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从深圳特区的实际出发,认真总结深圳教育16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成绩和经验,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注重“三个加强”,努力探索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深圳特区建立以来,特区教育在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实现了由落后的边陲小镇教育向现代化城市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大跨越,初步形成了学校德育、外语、计算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特色,涌现出了象元平特殊教育学校那样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这些成绩的取得,促进了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既是特区教育坚持改革开放,紧紧抓住精神文明建设这个时代主题不放松的结果,又是深圳积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证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可以概括为“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特区建立之初,深圳的各级各类学校就面临学校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方向和地位问题。我们组织教育工作者从认识特区教育在深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入手,展开了端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确立育人目标的大讨论,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思想认识,即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培养“四有”新人的育人目标。尔后,在深圳几次调整教育规划和发展目标的时候,我们都坚持把以德育人和办学的方向性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注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调基层党支部和学校校长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和领导作用,从市教育局党委到各个学校党支部,加强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由于目标明确,认识统一,各级各类学校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为特区物质文明建设和培育“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提供了人才与智力支持。 二是加强针对性,重视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为青少年德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决定了深圳精神文明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与艰巨性。单纯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智力发展,忽视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身心健康,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针对深圳社会生活与教育的实际,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意志品质教育、个性心理教育、法制与现代文明教育,引导他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做到整体规划、分层推进、突出重点,不仅将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之中,而且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实践环节,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构建大德育体系,健全和完善大德育网络,内外结合,形成合力,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从80年代末期就积极开展德育目标层次化、德育内容系列化的研究和试验,认真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制定出《深圳市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方案》,并在全市全面实施。在深圳这样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如果不是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是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就不可能取得德育工作的实效,从而也不可能取得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 三是加强“硬件”建设,注重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深圳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投入,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51亿多元。与此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特别注重德育基地、校园文化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全市目前已有市内市外各级各类德育基地400多个。各学校从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多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设体育、美育和文化设施,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广大师生团结互助、关心集体、爱党爱国,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探索出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二、提高“三个认识”,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和重点 一是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世纪交替与社会转型之际,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面临国际国内的许多复杂情况,一旦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一手硬另一手软的情况,中西方文化中的腐朽、落后因素就会乘机而入,腐蚀人的灵魂,妨害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但市场经济又有它的双重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如果不积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很容易滋生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思想。因此,六中全会强调要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同时还强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六中全会《决议》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揭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提出了符合现代化建设与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论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培养“四有”新人与提高民族素质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