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发展教育的基本经验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学风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研究生

原文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战后,台湾缔造了蜚声世界的“经济奇迹”,引起国际社会和海内外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人们争相讨论其经济快速增长之原因,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它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这已为各界所共识。台湾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教育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力资源,为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奠定了人才和智力的基础。本文拟就台湾配合经济发展教育的实践,总结其借鉴性经验,以期抛砖引玉。

      台湾各级各类教育在光复之初规模都很小,1950年台湾各级各类学校仅有1,054种,学生总数1,054,927人,到1994年总校数发展到7,086所,增长近6.6倍,学生总数达5,274,350人,增长近4.5倍。[1]台湾教育的重大成绩不仅于此,而且已形成与该地区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模与结构均较完整的三大体系:普通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成人教育体系。

      台湾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举其大者有:

      一、教育配合经济发展,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

      综观台湾教育发展史,可以得出: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如同车之两轮,相辅相成,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经济又以其发展所产生的财力支持教育发展。[2]台湾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教育配合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

      1.坚持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按经济需求办学。台湾50年代仍是农业社会,教育发展较快。但由于搞文凭主义,读书作官,脱离生产实际以致影响了经济发展,由此反思教育,决心把教育转向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轨道,按经济需求发展教育,针对当时进口替代型经济转为出口主导型经济的需求,采取转型性措施:[3](1)在规划和政策上,制定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教育发展计划;(2)关停并转学术性高校(减少近一半);(3)扩大初级实用性院校,培养急需的实用人才;(4)在中小学开展“一人一技”运动,改革单纯书本教育结构。自1962年起,教育与经济密切配合,使两者都获得跳跃式的发展。

      2.不断调整教育结构,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50年代,由于第一、三产业容纳大量低层次教育水平的劳动力,教育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明显。60年代至70年代,台湾经济发生转折,由“内向型”经济转向“外向型”经济,为配合生产建设部门的需要,教育转向以职业教育为中心,使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获得了迅速发展。70年代后,台湾经济两度遭受石油危机的冲击,面对严峻的形势及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台湾对其经济发展政策不得不进行新的调整。传统的职业教育已不能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专科教育和大学教育。80年代,为配合“产业升级”,从1985年起重新开放私立专科以上学校,大学院校与研究所的数量也开始激增。据统计,1980年大专院校104所34.3万人,其中专科学校77所18.3万人,大学院校27所15.3万人,到1994年大专院校增加为130所72万人,其中专科学校下降到72所,大学院校增加到58所36万余人。

      总之,战后台湾的教育与经济发展是逐步相适应的。这种适应过程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实现的[4]:一是积极发展国民教育,普遍提高社会劳动人口和各种人才的基本素质;二是积极发展正规高等教育和科技教育,培养各种高级经济及科技人才,以适应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各种技术工人和技术人才,补充正规教育的不足,密切配合经济发展对各种实用人才的需求;四是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地发展补习教育,致力于提高和更新社会劳动人口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促进生产、工作效率的提高,这些途径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台湾社会劳动人口的素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优先发展教育,注重教育投入

      台湾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适当调整教育投入的方向以配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表现出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历年的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和“政府”支出的比例不尽相同,各类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也因时而异。但是,台湾教育投资的绝对和相对量基本上呈上升趋势。几十年来教育经费的增长率基本上超前于“国民生产总值”和“政府”支出的增长率(见表一)。台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千方百计解决教育经费问题,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重视。

      表一 台湾教育投入及占“国民生产总值”与“政府”支出的比率

      

      数字来源:胡四能“台流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现代教育论丛》1992年第1期“中华民国”教育统计(民国八十四年)

      1.教育经费逐年增多。台湾的官员和学者大都认为:教育是人力资本的投资,通过对教育投资可以增加人力资本,进而促进经济和各项建设的发展,最终促进社会向现代化迈进。更有的认为,教育事业是一种长期投资,是社会一切建设的原动力。基于以上认识,台湾当局把教育作为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素质的根本。台湾“宪法”规定:每年教育、科学、文化的经费占预算总额的比例:“中央”为15%、省为25%,县、市为35%。目前除“中央”的教育预算尚未能达到规定标准外,省、县、市地方经费均已超过或达到规定标准,并逐年增加。1950年教育经费总额仅有1.5亿多元(新台币),1994年增加到440.4多亿元,40多年增长近293倍。由于教育经费的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及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