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转型时期经济思想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以土地制度思想的演变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昉,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邮箱:wangfang@mail.shufe.edu.cn,上海 200433;熊金武,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讲师,邮箱:xiongjw@mail.cupl.edu.cn,北京 102249

原文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中国固有的社会结构均衡在近代外来冲击下被打破,传统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制度难以适应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外生力量同时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自我演化进程,引致了中国近代经济制度的强制性变迁。与殖民地国家受西方制度移植不同,中国经济思想和制度的变迁依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继承性。本文试图从一般意义上解析近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如何与西方经济思想交互作用,以及经济思想和经济制度如何在互动式前进中实现制度的调适与优化,并以土地制度思想的演变作为案例进行论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01 期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1840年以后中国经历了从传统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重要变迁,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促使经济制度和社会性质都走向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路径。传统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制度无法适应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等现代社会经济生产方式,难以解释和解决新出现的经济问题,从而要求变革传统观念和进行大规模的制度创新。前人对近代中国经济制度和思想变迁的研究已经比较详细而深入,但大多数研究偏重从经济史角度讨论近代制度变迁,涉及到经济思想观念变迁的比较少。①在经济思想史领域,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思想的近代化转型问题;二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三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此外,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近代变迁也得到了一定关注。②尽管单纯从制度角度或者经济思想角度的观察已经比较细微而全面,但对这一革命性变迁过程中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的讨论却相对缺乏。

      本文试图从一般意义上总结和分析中国近代化转型时期的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问题:传统经济思想如何实现了向现代化的转化,近代化的经济制度是如何构建起来的,经济思想对经济制度构建具有怎样的影响,传统经济思想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如何,以及经济思想转型与经济制度转型双向互动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当然,仅仅在抽象和宏观意义上作出判断只是武断演绎,基于微观视角的论证无疑更为重要。土地制度在传统中国社会及近代中国社会均具有重要性和特殊性。一方面,土地制度思想是贯穿中国经济思想演进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土地制度思想的现代化转型是构成近代中国转型的基础性条件之一;另一方面,土地思想演化和土地制度变迁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近代化经济思想形成及其制度化的过程,具有典型的转型时期特质。因此,以土地制度思想的演变考察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和经济制度之间的动态关系可能是一个恰当的选择。

      从本文的历史语境来说,中国的近代化转型是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变迁过程。本文重点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在西方经济思想引入的情况下,传统经济思想如何完成近代的转型,并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经济制度提供思想基础;二是适应近代化社会要求的经济制度如何与经济思想在互动中完成从“旧”制度到“新”制度的转型。近代化转型的本质涵义是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土地是农业社会最为根本的生产资料,这也是为什么可以从土地制度及其思想的演变中观察近代化转型的原因。③如果以西欧的近代化为标准参照的话,近代化转型在土地制度及农业生产关系上的表现是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土地完全归私人所有;农民和土地相分离,成为商品需求者;农业生产中,雇佣关系得以建立等。

      二、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现代化

      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和经济制度的转型并不是传统社会内部的自然演化发展,而是在西方经济思想和经济制度的冲击下展开的。从全球范围看,可以说从新航路开辟后起,近代西方文明开始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和移植,现代经济学说以“西学东渐”的方式进入中国。然而由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和经济制度深厚绵长,西方经济思想和经济制度传播虽然伴随着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式微(但不是完全消失),不过也使得中国传统经济思想通过学习和接纳西方思想制度而启动其近代化的历程。在中国转型时期经济制度的变革中,传统经济思想对其依然发挥着内在影响。近代经济变革需要经济思想的指导,经济转型问题也需要从经济思想上厘清和解释。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主要趋势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而形成现代社会经济制度的思想基础。单纯依靠引进西方经济思想作为新式经济制度基础的方式并不能顺利实现中国经济思想和经济制度转型,因为国情差异导致西方经济制度并不一定能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国经济的转型问题还须运用恰当的经济理论提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设想,并在试错和完善过程中形成新的经济思想基础。所以,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现代化不仅单纯是西方经济思想的引进和传播,同时还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在外来冲击影响下的演化。传统经济思想在近代并没有完全被取代或消失,而是在继承基础之上有所发展。如果说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现代化是传统经济思想走向现代经济理论,那么回避传统经济思想的主体性就不能解释西方众多经济学说在中国的差异性命运。因此,有必要反思传播史研究框架,考察传统经济思想对近代经济思想和经济制度构建的影响,重新认识经济思想在中国近代的转型。

      (一)西方经济学的传播与中国经济思想的现代化

      经济思想现代化转型的终点应该是构建起与现代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经济思想基础。西方经济学是与以工业化、市场化为特征的现代经济相伴而生的,所以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成为中国经济思想现代化最便捷的途径。

      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如何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现代化?第一,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传播是传统经济思想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之一。没有西方经济学的“冲击和刺激”,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就缺乏现代化的动力。“打破中国数千年传统经济思想的体系框架,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由古典模式向近代模式的转型,是借助于外国资本主义影响的冲击和刺激而完成的。”④第二,西方经济理论是传统经济思想发展的参照系。由于西方经济学代表了“现代经济科学”,不仅移植西方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成长最简捷的道路,而且参照西方经济学的创新也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实现现代化的方向。西方经济学的传播以及逐渐取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推动着中国主流经济思想的发展,脱离传统路线,进入与世界经济科学相融合的轨道”。⑤随着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式微,西方经济学说开始取代传统经济观念和思维,典型的是“重农轻商”、“重义轻利”、“黜奢崇俭”三大教条被颠覆,“经济学”取代了“洪范”或“货殖”的观念,“供求”、“均衡”取代了“本末”、“轻重”等概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