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部开发失误现象及对中国的启示

作 者:
苏宁 

作者简介:
苏宁,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 厦门 361005 苏宁(1977- ),男,福建厦门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美国西部史和美国城市史研究。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内容提要:

19世纪下半期美国西部大规模开发的过程之中,不仅有炫目的经济成就,也曾出现过许多失误。西部的土地、水源,林木、矿产等资源和野生动物遭受了大规模的掠夺性开发,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重复建设、铺张浪费的问题。在众多的因素当中,西部独特的生产力要素状况、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条件、联邦政府宽松的土地政策和新教文化、个人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导致失误的主要原因。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4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4)04-0158-04

      美国的西部开发是19世纪美国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它从资金、原料、市场等方面为工业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最终推动美国工业资本主义进入鼎盛时期。但是,美国西部开发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代价惨重的失误。这些失误由于与炫目的经济成就相生相伴,显得并不特别突出,再加上部分恶果在几十年后方才突显,从而更易受到忽略。对于这些失误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无疑对完整了解美国西部开发的全貌大有助益,同时也能为美国西部史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失误现象的具体表现

      19世纪美国西部开发是以东部的工业化为依托,以城镇为先导,矿业、交通运输业先行,超越农业开发阶段而进行的一种速成式开发。与中西部逐级推进的发展形式不同,西部的发展更多地带有爆发性和流动性。在很短的时间里,西部完成了人口的大量迁移和几大开发性行业的同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这种开发形式一方面使美国西部能够后来居上,迅速缩小与其他区域的差距,另一方面也使其社会、经济乃至文化等诸多要素未经必要的调适,从而很容易产生负面效应。

      西部开发中的大量失误现象,便印证了这种负面效应。这些失误中既有对水资源、土地资源、林木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问题,也有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盲动。西部水资源仅为东部的60%,且多为浅表水,客观上要求必须合理、有效地控制和分配水资源。然而,开发中对西部水资源在认识和管理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失误,在十分需要灌溉的大平原地区,在1909年只有 0.5%的面积得到灌溉。西部的林木资源虽然在面积上不及东部,但是质量很高。在当时,西部的林木年砍伐量是树木年生长量的3倍。过度开发不仅使林木数量迅速下降,而且对珍贵树种也造成了严重破坏。在淘金热开始的初期所采取的简便淘金法损耗很大,有1/5—1/3的黄金和其他金属矿被损耗掉了。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有利可图的毛皮、肉类等产品,西部捕猎者们毫不考虑屠杀的数量。如此种种,造成了对生态条件的严重破坏。西部开发中的盲动主要表现为缺乏远见和科学的管理,引发了大量的铺张浪费与重复建设问题。

      西部铁路发展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为了更多地取得政府的贷款和赠地,铁路公司在修建铁路时往往故意延长修筑里程,造成了惊人的浪费和无谓建设。如 1864—1869年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修筑联合太平洋铁路加利福尼亚区内的铁路时,为了增加政府津贴,在线路上增加了许多蛇形曲线。这些增加的线路给承包商带来了大笔的国家补助,却毫无用处。最后,有大段线路需要重建,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在整个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7900万美元的修筑费之中,超出合理范围的就有3600万美元,几乎占了一半。有学者指出,几乎所有西部的大型铁路工程最初的修筑都超过实际需要,并且因为建设方法不当而付出了过高的建筑费用。

      在西部的城市建设中,则产生了大量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建设的现象。在远西部,由于采矿业的兴盛,矿区的附近兴起了众多的矿业城镇,为矿区提供了各方面的服务,促进了采矿业的发展。但是,在建设这种矿业城镇的时候,投资商很少去关心这种城镇的发展前景。很多这样的城镇经济结构单一,依赖矿区而存在,难以自立。随着矿业资源开采完毕,矿业城镇的居民们往往不得不放弃刚刚建立不久的城镇另谋出路。许多远西部的“金镇”、“银镇”、“铜镇”、“铅镇”都随着矿藏的采尽而被放弃。当时,洛杉矶县的百余座此类城镇中,就有 62座被放弃。西部的城市发展中还出现过很多类似的“牛镇”和“铁路城镇”,当城镇所依赖的产业衰落或遇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这些城镇也很快衰落。今天,在美国西部已成为旅游景点的“鬼城”,便是这种盲目建设的见证。

      二、失误背后的动因

      美国西部开发中出现的种种失误并不是偶然现象,它与当时美国的经济政治条件、民众思想水平、社会心理状况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众多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独特的生产要素状况。

      从殖民地时期开始到20世纪初,美国本土一直处于一种地广人稀的状态,劳动力和资本相对于资源而言价值更高。因此,生产者在竞争中“被迫”滥用土地和各种资源,以求经济和节约地使用人力和工具。

      在西部开发过程中,这种情况显得尤其突出。西部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一直到1890年美国宣布西部边疆状态的结束,西部的劳动力状况却仍旧不足。据统计,1870年占美国本土面积一半的西部人口总数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约1/7,到1910年,这一比例仍然不到1/3。为了弥补人力不足,西部开发者便以大量开发自然资源作为替代。榨干地力、滥砍滥伐、滥捕滥杀等行为都是这种“以资源换人力”的极端表现形式。

      另外,西部资源丰富、地广人稀,能提供更多改善个人处境和致富的机会,再加上独特的跳跃式发展道路,这些都助长了开拓者流动的习惯。美国著名史学家奥斯卡·汉德林曾经指出,在西部“现实生活中,机会就意味着社会流动性。使个人有机会飞黄腾达而不受社会地位的束缚”。

      这种流动性固然对西部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容易带来地区经济的大起大落,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在这一方面,有一个事例很能说明问题。当时的弗吉尼亚城是靠内华达的康斯托克矿脉起家的,它兴起之时,借助矿业开发,发展神速。在4年左右时间里,该城就有了5份报纸,1个股票交易所。然而,随着矿脉的枯竭,该市元气大伤,不到 4年时间,就迁走了1.5万人。一座盛极一时的城市就这样渐渐销声匿迹了,耗费在市政建设中的大量经济资源只发挥了短期的效用就被白白浪费了。这一事例很典型地说明,西部开发中人力、物力迅速流动的特点直接或间接地助长了失误的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