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艺”考略:西方古典课程的传统与流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明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内容提要:

“七艺”课程诞生于古希腊和罗马的社会需求和相对丰厚的文化积淀之中。“智者学派”提了“三艺”,柏拉图提出了“四艺”,二者珠联璧合,共同构筑了西方古典人文主义课程的基础。在罗马时期,“七艺”课程继续发展,但在中世纪,“七艺”课程则被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神学的烙印。“文艺复兴”之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起来,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化逐步形成,传统的“七艺”也随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并最终消亡。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12 期

字号:

       众所周知,西方有着“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传统,这一传统的确立是与以“七艺”为代表的欧洲古典课程分不开的。“七艺”课程反映了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折射出强调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以及对人性、真理等社会价值的追求。“七艺”课程的兴衰代表了西方古典人文主义课程的流变,见证了西方古典文化的繁荣与没落,对于西方近代以来的课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古代欧洲的学校教育与课程发展

       古希腊和罗马是古代欧洲先进文化当之无愧的旗手。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已建造起神庙和剧场,设立了学校,由人民选举的公民大会颁布各种法令。古希腊之后,罗马的文化逐渐繁荣,代表了古代欧洲文化发展的新高度。文化的发展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欧洲古典课程由此确立起来。

       (一)古希腊的学校教育与课程发展概况

       古希腊主要包括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雅典实行的是奴隶制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学校教育发展较早。在教育目的上,雅典的教育致力于把奴隶主的子弟培养成具有一定知识与文化教养的商人、能言善辩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此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使其成为身强力壮的战士。在学校课程方面,7岁之前的贵族儿童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唱歌、讲故事、游戏等,包括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7~12岁的男孩进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接受初等教育,主要学习读、写、算等初步知识,以及音乐、唱歌、朗诵诗文等内容;儿童到十二三岁之后,还需要到体操学校学习,内容包括骑马、射箭和其他专门军事教育,还要学习法律、哲学、雄辩术等。

       斯巴达跟雅典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基本是单纯的军事体育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则被忽视。从教育目的来看,斯巴达通过教育把奴隶主贵族子弟培养、训练成体格强壮、受过严酷体育锻炼的武士。斯巴达的儿童一生下来就要接受严格的检查,体格孱弱的全部被遗弃,只留下健康的孩子由父母抚养,在家庭中一直到7岁为止。7岁以后,儿童就被送到国家教育场所接受军事体育训练,直到18岁。训练内容基本上围绕意志磨炼、体格训练以及军事训练展开,孩子们生活艰苦,甚至忍饥挨饿、无端被鞭打。课程内容主要有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肉搏术、唱战歌等,以及骑马、游泳、音乐与舞蹈等,读书和写字是不受重视的。

       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削弱了彼此的实力,古希腊从此走向没落。尽管古希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其文化特点鲜明突出,它是西方文化的基础,而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在城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没有文化就不可能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学校的概念始于希腊,它首先意味着自由时间,其次是学业、学堂。希腊人创立了好几门科学:数学、自然科学、语法学、逻辑学、修辞学、社会科学,这些学科都是欧洲课程体系的开端”。[1]

       (二)罗马的学校教育与课程发展概况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1000年的漫长时期都处在罗马文明的影响之下。罗马最初建立的时候,古希腊文明还处于光辉灿烂的时刻,但罗马的缔造者艰苦创业,终于建立起包括大部分欧洲在内的第一大帝国。在西方教育史上,罗马在对古希腊的文化教育吸收与消化的过程中,根据本国的特点与需要,进行了一些重要的修改与补充,古希腊文化由此对欧洲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在共和国时期,罗马的政治相对开明,这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在罗马共和国早期,学生一开始进入的学校是初等学校。但初等学校只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在数量上并不多。到罗马共和国晚期,初等学校的数量得到增加。初等学校是收费的,属于私立,国家不予管理。因此,学校校舍简陋,针对7岁到12岁的男女儿童开设,多数设在寺庙或私人教师的家中。学校开设的课程有读、写、算知识以及“十二铜表法”,不重视音乐和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机械的文字背诵,体罚盛行。因此,初等学校的对象是平民子弟,贵族子弟是不屑入学的。

       比初等学校高一级的是文法学校。文法学校与初等学校截然不同,是一种专门供贵族和富家子弟上学的学校。它也是私立的,收费高昂。开设的课程有希腊文、拉丁文、文学、历史、地理等。在文法学校,学生还要重点学习修辞学,这是为适应罗马共和国的政治需要而开设的。贵族子弟要当选官吏,就必须具备雄辩的口才和表达的技能,修辞学正是为这一点而准备的。在文法学校之上还有更高一级的学校,即修辞学校。修辞学校的学习科目有:修辞学、哲学、法律学、希腊语、数学、天文学和音乐,后来又增加了罗马史。[2]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在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内,为了巩固统治,罗马帝国要求教育要为其政治服务。这与共和国时期的教育目的有了很大的不同:要求学校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国家监督初等学校,把原先属于私立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变为国立,以便于对其进行控制。公元1世纪,基督教诞生,在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被用来作为挽救危亡、维护统治的工具,僧侣被任命为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学校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学校开设的课程也充斥大量的宗教教义。这就是后来中世纪基督教垄断学校的最初根源。

       二、“七艺”课程的提出

       所谓“七艺”,即“七种自由艺术”(Seven Liberal Arts),指的是古希腊时期学校中开设的七门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或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七艺”包括“三艺”(Trivium,“七艺”的前三门)和“四艺”(Quadrivium,“七艺”的后四门),前者由“智者学派”提出,后者为柏拉图所加。“七艺”并不是由某一个人所提倡,也不是在某一特定时期而出现,它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