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15)07-0008-07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方面受到外部世界对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威胁;另一方面又受到经济落后状况的制约。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赶上和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就成了中国共产党追求的目标。从民主革命和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以后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到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到改革开放以后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再到邓小平提出至今仍在贯彻的“发展是硬道理”,反映了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本质要求。但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派生了党内的急躁情绪,以及出现了脱离现实和国情的“冒进”、“大跃进”、“高指标”、“大干快上”等问题,导致新中国经济发展中多次出现波动和被迫调整,并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在这一过程中,作为长期主管经济工作的领导,陈云始终保持着冷静头脑,坚持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原则,特别是在国民经济被迫调整时,胆大心细,运筹帷幄,发挥了惯性性的领导作用。陈云关于重速度、更要重效益,重眼前、更要重长远的思想和实践,不仅在当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继续指导今天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战略与急于求成倾向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经济上赶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这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死存亡。社会主义只有在经济发展上表现出超过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和速度,才有可能存在和发展。中国也面临着快速实现工业化的艰巨任务,赶超战略开始形成,这种赶超战略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以高速度发展为首要目标;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三是以外延型的经济发展为主。由于实行赶超战略,加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就呈现出“投资饥渴症”和“资源约束型”的经济波动,而短缺则成为常态。 在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期间,如何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成了核心问题。正如毛泽东所说:“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象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1](p.296)这说明这个问题在当时是相当紧迫的。 中国与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一样,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和实施计划管理,重要原因就是要通过这种制度,主要依靠国内的积累和集中资源,在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加快经济发展。从我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第十个五年计划,可以看出,加快经济发展和早日实现工业化始终是第一目标。而在此过程中,在处理速度与平衡的关系问题上,速度始终是第一位的,平衡则是紧张的平衡,甚至是不平衡。 二、20世纪50年代陈云提出经济建设要与国力相适应的综合平衡思想 “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和缺乏经验,曾出现过两次小的“冒进”,即陈云在1956年11月所说的:“经济建设,一九五三年是小冒,今年又是小冒,比一九五三年冒的还大一点,暴露的问题也就更明显一些”。[2](p.28)这几年出现两次突破综合平衡的“冒进”,引起了陈云的高度重视,他在1956年10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发言时指出:“我国的建设规模究竟应该多大,是个根本性的问题。前三年的建设基本上按计划进行,今年规模大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矛盾要很好解决,现在国内市场很紧张,人人都有意见。今后搞建设,粮食、肉、植物油等吃的东西必须得到保证。”[3](p.338)陈云还认为“看清楚商品供应紧张的原因很重要。这样就不会只在内部吵架,而不从整个财经工作中找原因。只在内部吵架,打破头也解决不了问题”。[2](p.29-30)这里所说的商品供应紧张,实际上就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短缺”。陈云从整个经济体制和建设方针层次寻找原因,提出了制约这个问题的“四大平衡”办法。 陈云之所以能够首先提出以“四大平衡”作为指标来贯彻综合平衡,实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是因为他看到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计划“平衡”只能是紧张的平衡。在编制“一五”计划草案时,陈云就指出:“我国因为经济落后,要在短时期内赶上去,因此,计划中的平衡是一种紧张的平衡。计划中要有带头的东西。就近期来说,就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工业发展了,其他部门就一定得跟上。这样就不能不显得很吃力,很紧张。样样宽裕的平衡是不会有的,齐头并进是进不快的。但紧张决不能搞到平衡破裂的程度。”[4](p.242)1956年11月,陈云又提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必须平衡。看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平衡大体上是个比较紧张的平衡。建设也宽裕,民生也宽裕,我看比较困难。我们的耕地只有这么些,但人口多,吃的、穿的都靠它。如果不搞建设,失业半失业照旧,社会购买力很低,商品供应当然一时可以不紧张,但不搞建设更不行。搞建设,增加就业,一部分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就要多吃、多穿、多用,社会购买力就要提高,商品供应就会紧张。但是,绝不能紧张到使平衡破裂,而应是紧张的平衡。所谓紧张的平衡,就是常常有些东西不够。”[2](p.29)如何使平衡紧张到不至于破裂的程度,陈云抓住了影响宏观经济健康运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关键所在,即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四大平衡”问题。他认为,如果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信贷基本平衡、物资(商品)供应基本平衡、外汇收支基本平衡,就可以保证平衡不至于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