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

作 者:

作者简介:
厉以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科学

内容提要:

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依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发展而发展。人本,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点。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市场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市场经济的特性与教育的特性是不同的。深化教育改革,要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改革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合理确定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民主制度形成过程中的社会。以国家宪法和法律体现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之本。要从多方面开展公民意识教育。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10 期

字号:

      教育作为社会现象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我国当前的教育发展与改革也必须放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变革大背景下去探索。

      1978年,我国启动改革开放,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独特发展道路,基本方向是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关系,以GDP为指标的经济增长战略成为政策的选择。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改革开放已历时30多年。当前的中国,是一个巨大成绩和巨大问题同时存在、同时赛跑的中国。

      我国当前社会的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思索:今天的成绩和问题之间,到底有一种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当前众多的社会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怎么解决?今后教育改革的路该怎么走?

      一、社会进步与教育

      社会进步是指社会合乎规律和必然性的前进运动,其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实现途径是自我否定和不断扬弃的过程,会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社会进步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是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法律制度、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和道德风尚等都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社会发展”是一个包含着进步与反进步、文明与反文明、理性与非理性、肯定与否定的辩证过程,当然包括社会进步。本文所提到的社会发展和以具体的局域性的形式表现的,如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等,与社会进步是同义的。

      社会进步是社会系统结构和运行机制不断优化,以实现社会系统及其各子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协调和最佳功能耦合,从而发挥整体效应来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过程和状态。

      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倡导的“第一个发展十年”遭到失败。西方学者在对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片面发展观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单一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发展应当是全方位的领域,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增长,它还具有更广泛、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

      此后,学者开始注重用社会发展的多重目标来代替过去经济增长的单一目标,并注意确定其中的基本目标以及多重目标之间的关系和发展顺序,使之得到合理平衡。把发展与进步同义,看作是以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环境、资源等自身内在条件为基础的,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文化价值观念变迁、社会转型等多维的综合进程。

      (一)社会进步是社会整体的发展

      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组成的现实有机整体。“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①社会进步必然是整体性的,只有追求整体进步才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必然趋势。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构建社会有机体结构的基本要素,与此相对应的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社会进步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整体、协同发展。因此,当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出现不协调发展,社会将陷入危机。1995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社会发展高峰会议”上提出:“发展是一个综合过程。……经济增长是一种动力,但其本身并不是目的,因此除经济增长之外,发展首先是社会性的。发展还与和平、人权、民主管理、环境以及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只有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才会有实际意义的变化。”

      马克思强调发展生产力在社会进步中起着决定作用,他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②但是,马克思同时也特别强调,生产力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离不开体现人与人关系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作用的发挥是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社会进步是社会有机体各构成要素合力作用的结果。社会构成要素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社会进步是这一系列的社会存在的总体成长和改变,并且密切交织在一起,相互发生着影响和作用。社会进步可定义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发展的复合体。社会进步是社会整体的发展。

      人们追求社会进步,可是往往不去思考社会进步又是为了什么?社会无论怎样进步,其本身都不是目的,社会进步的目的只能是为了人。社会进步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现实的人既是社会进步的历史和逻辑起点,也是社会进步的目的和归宿。社会进步只有以人为目的,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显示出其本身的价值。

      (二)人本,既是社会进步的出发点,也是社会进步的归宿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展理论家对早期发展理论进行反思,进行了视角转换,开始从物转向人。

      1983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法国数学科学和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弗朗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撰写的《新发展观》出版。在该书中,佩鲁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新思维,他认为,新的发展观,是为全人类和一切人的利益服务的发展,也就是促进人类和人自身的发展。他说:“必须牢牢记住,个人的发展、个人的自由,是所有发展形式的主要动力之一。”③佩鲁的新发展观最突出的特征是强调“以人为中心”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强调文化价值对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说:“更重要的是,各种文化价值‘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经济增长不过是手段而已。各种文化价值是抑制和加速增长的动机的基础,并且决定着增长作为一种目标的合理性。”④佩鲁认为,整体的发展计划在理论上必须包括健康、卫生和教育这些因素。整体的发展计划则是为了使本国的大多数人民群众共享利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