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丹托的通行版艺术定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应全,男,四川丹棱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北京 100089)

原文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阿瑟·丹托(Arthur C.Danto)没有对他的艺术概念下过标准的定义,诺埃尔·卡罗尔( Carroll)为丹托重构了这样一个定义。本文以此为基础参照丹托《平常物的变身》,详细介绍了通行版丹托艺术定义。照此定义,某物要成为艺术作品,必须具备五个条件:具有关于性,投射某种视角,采用某些修辞性省略,具有可解释性,包含某种艺术-历史背景。本文认为,五个条件实际上可归结为三个条件,即符号性、表现性、历史性,该版本的丹托艺术定义实为符号表现论艺术观的一种特殊形式。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5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5)02-0105-09

       丹托的艺术哲学集中体现于《平常物的变身》中。该书是丹托真正纯粹的艺术理论著作,其副标题“一种艺术哲学”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不过,与乔治·迪基(George Dicke)、杰罗尔德·列文森(Jerrold Levinson)等人不同的是,丹托即便在《平常物的变身》中也没有把它的艺术定义明确化,他的艺术定义实际上一直处于未完成状态。所以,要确切理解丹托艺术观需要下一番总结概括的功夫。

       幸运的是,这种总结概括的功夫已经有人做得非常好了,那就是卡罗尔在《本质、表现与历史:阿瑟·丹托的艺术哲学》一文中所做的。丹托本人对此有很高的评价,他说:“它确实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从中我可以对该理论的面目和形式看得比以前更好更清楚了。卡罗尔的阐述是我能想象的最好的阐述,因为它清晰、完备、敏锐、设身处地。卡罗尔的文本正是我想送给任何试图弄清有关我可能成就了些什么的人的东西。”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卡罗尔所重构的丹托艺术定义。卡罗尔认为,丹托在《平常物的变身》中提出的艺术理论可表述为:

       某物X是一件艺术作品当且仅当(a)X拥有一个题材(即:X是关于某物的)(b)X就该题材投射了某种态度或视角(这也许还可以描述为X拥有某种风格的问题)(c)采用一些修辞性省略(一般为隐喻性省略)(d)这种省略反过来促使观众参与被省略物的填充(一种也可称为解释的运作)(e)所涉作品和解释由此而需要一种艺术-历史的语境(该语境一般被规定为一种历史情境化的理论背景)。②

       要理解这个定义必须先了解丹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丹托定义艺术的基本思路与乔治·迪基一样,不是从展示性质或可知觉性质而是从非展示性质或不可知觉性质入手。丹托之所以对安迪·沃霍尔推崇备至,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他看来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最突出地表明了艺术作品与非艺术作品的区别不在事物看得见的性质而在其看不见的性质。事实上,丹托把着眼于看不见的性质变成了哲学之所以为哲学的基本方法,即所谓难以分辨之物的方法(method of indiscernibles)。丹托认为,不仅是艺术哲学,所有哲学都产生于难以分辨之物出现之际。比如,笛卡尔的实在性哲学产生于完整统一的梦境与外在世界难以分辨之际,休谟的因果性哲学产生于事态单纯的前后相续与先前事态必然促成后续事态难以分辨之际,康德的道德哲学产生于审慎的行为与道德的行为难以分辨之际。因此,丹托艺术哲学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思考一对或一组无法仅凭观察辨别的事物来阐述其基本观点。在《平常物的变身》中,丹托实际上设置了三种类型的难以分辨之物:艺术作品与纯现实物品,艺术作品与纯粹表象,一模一样的(两件)艺术作品。丹托就是通过对这些难以分辨之物进行辨别,提出了一系列属于不可知觉性质的艺术作品性质的。卡罗尔的定义的确较为完备地展示了这些性质。

       现在就来具体看看这些性质。

       关于第一个条件,即艺术作品必须“拥有一个题材”(has a subject)即必须是“关于某物”(about something)的。这是丹托无所不在地强调的一点,因而是丹托艺术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丹托对这方面性质所涉及的“对象”有不同表述,有时称为“题材”(subject),有时称为“关于性”(aboutness),有时称为“内容”(content),有时称为“意义”(meaning),有时称为“语义成分”(semantical component)。总之,它指的是:某物要成为艺术作品必须“谈论”某种东西,必须成为一种符号(sign)。实际上,“符号”也是丹托不时用来从这个角度界定艺术作品的概念。

       丹托用来说明这个方面的难以分辨之物当然是杜尚和沃霍尔的现成物艺术作品与相应的现实物品。比如,杜尚的《泉》与超市里的男用小便器,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与超市里同样的盒子。是什么把现成物艺术作品与那些和它一模一样的现实物品区别开来的呢?丹托的回答是:一种题材、一种意义、一种内容。作为艺术作品的现成物(杜尚的男用小便器)是关于某物的(杜尚想表达对艺术的一种看法),而与之难以分辨的现实物品(超市里的男用小便器)却只是它本身而不包含别的什么。

       1960年代美国有一种艺术理论,主张艺术作品就是一种现实物品,丹托显然认为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观点。因为只要是艺术作品,它就必须是关于什么的,必须说点什么,因而就不可能是现实物品。丹托喜欢用思想实验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卡罗尔按照丹托思路构设了一个思想实验。想象一个不满艺术界精英主义等级化现状的平等主义艺术家,他想把所有艺术作品都拉到同一水平即平常物的水平上,就像约翰·凯奇创造《4’33”》试图抹去音乐与背景声的界线一样。于是,他把家用电器、汽车配件、建筑材料、降价服装等搜集在一起搞一个现实物品展览会。此时,他成功了没有呢?没有。因为他的搜集并非真的是对纯现实物品的搜集,他的搜集已经充满了意义。它是论辩性的。在一种持续论辩的背景下,它像一种姿势一样在表达某种意思。它包含和传达了艺术家对他心目中的艺术界的蔑视。如果这位艺术家不把他弄来的那些现实物品转化为艺术作品(即转化为能指),他就不能表现他对艺术界精英主义的拒斥。因为即使不考虑其他因素,艺术家提交其现成物的那个背景就历史地充满了表意成分,因而艺术家在其中所做的任何介入行为都必定是包含某种意味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