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影响力迅猛增长,令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发生了并仍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网络科技与民主理念的结合,诞生了网络民主这一现代化的民主模式。 一、网络民主的理论价值 所谓“网络民主”,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媒介和平台,以公民直接参与为特征和趋向的民主模式。网络民主之所以区别于传统民主,主要是由互联网的特点所决定的。归结起来,网络至少带给民主如下三方面的新特点:民主参与方式的无界性(普遍性)、直接性、迅即性、交互性;民主参与成本的低廉性(源于时间、交通等费用的节省);民主参与主体的匿名性、平等性、自由性。网络民主的出现为民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向和可能。 (一)超越代议民主 网络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其无界性、迅即性、低成本性带来了对传统代议制民主的超越。民主的本意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理想的情况是自己参与,直接做主。比如,古代城邦国家雅典的民主就是一种直接的公民参与模式。但是,这种直接参与受到国家规模和人口数量的极大限制。在空间意义上的触及,乃是参与式民主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但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现代国家,如果人们都来进行直接的政治参与,则很难有一个同时满足所有人需求的活动空间,而且时间、交通等参与成本也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好由选出的代表代其作主,进行有关其利益的政治决策,于是形成了代议民主制。代议民主制虽然解决了国家规模和人口数量对于民主的制约问题,但是这种间接民主具有内在的缺陷:它主要表现为定期的选举投票,而对于选举之外的政治过程缺乏监控机制,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最低限度的公民参与。卢梭甚至批评在这种代议制中,人们只有在选举时才是自由的,选举之后人们又会回到奴隶的状态。此言虽然极端,但点出了代议制的要害。由于人们感到代议制民主并不能保证自己的意愿进入政治决策过程,因而很多民主国家出现了普遍的政治冷漠与低程度的政治参与。 在检讨、反思传统民主形式的基础上,帕特曼、麦克弗森等人提出了参与民主模式,认为真正的民主应当保证所有公民直接地、充分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从政策议程的设定到政策的执行,都应该有公民的参与。托夫勒、奈斯比特等未来学家也对民主提出预测,主张凡生活受到某项决策影响的人,就应该参与那些决策的制订过程;如果议会制定的法律不能适应选民的需要,那就由选民自己动手制定法律。 参与式民主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后,在很长时期内还只是一种无法实践的理想,其原因就在于“屋子装不下”的问题难以解决。然而,互联网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民主在地理位置的局限,也解决了时间、交通等参与成本过高的问题,从而使这一过去的难题不再成为问题。有了网络的平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如下预言似乎已变为现实:“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①通过网络,民主将不再局限于公民选出的代表,而是日益表现为全体公民自身的直接参与。 (二)奠基协商民主 互联网是一个普遍交往的、自由开放的数字平台。从理论上讲,每个人、每种文化都可以在这种平台之上自由展现。每一个网络终端在形式上都是平等的,权力和阶层在网络空间里失去了原有的价值。网络的数字性、虚拟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平等性、自由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一些理论家关于社会正义和民主实现的前提要求,比如罗尔斯关于“无知之幕”遮掩下的原初状态的逻辑假定以及哈贝马斯关于协商民主的理想条件。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民主不必也不应该依靠旧式的社会契约理论来求得,更无须用一种人为的幕布来遮盖各自道德观点的差异,而完全可以依靠公共交谈基础上所达成的公共理性来保证。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建立理想的公共论坛,建立能够为利益各方所理解的语言和语境。在平等、自由、包容的讨论沟通机制的基础上,各个社会阶层都有渠道来反映自己的利益、需求和偏好,通过反复磋商和讨论,最后可能达成某种程度的正义共识。公民在协商过程中分享彼此的观点,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有助于化解相互之间的矛盾,改善决策的品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从一定意义上来看,互联网基本满足了哈贝马斯关于理想沟通情境的要求。具有匿名性特征的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空间,提供了超越不同社会背景和从属关系从而能够真实表达自我的平台,曾经由精英阶层所掌握的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被下放、分散到普通网民手中。网络的匿名性实际上产生了类似于罗尔斯所谓“无知之幕”的作用。虽然哈贝马斯认为严格的“无知之幕”的遮挡并不必要,但正是有了这种匿名性的网络,真正平等自由的协商才更接近实现。在网络“隐身衣”的保护下,人们能够脱离现实束缚,在虚拟的平等、自由状态下,在互联网公共论坛中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就共同关心的话题畅所欲言,进行无拘束的交流。这种直接的、平等的、自由的参与使普通民众真正有了话语权被尊重的感觉。借助于公民在各种网络论坛中的对话、讨论和争辩,社会普遍关心的公共问题和焦点利益诉求将会逐渐清晰并凸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