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差”:自传中的叙事张力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才庶(1985-),女,浙江温州人,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美育学刊

内容提要:

在自传中,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会出现人格及叙述语言的分裂,形成了“二我差”。本文对萨特《文字生涯》、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卢梭《忏悔录》和奥古斯丁《忏悔录》等四部自传中的“二我差”现象进行解读,它们分别形成了推拒式“二我差”、收缩式“二我差”、自然式“二我差”和伪饰式“二我差”四种方式。人物“我”和叙述“我”在同一个文本中出现,形成叙述张力。事后追述的叙述性质、自然时间和叙述时间的时间差、叙述者的特殊职能是自传中“二我差”存在的主要原因。《文字生涯》等四部自传中均出现了“二我差”,而回忆相隔时间的长短、叙述者有意的加工等原因使不同自传中的“二我差”的存在方式有所差异。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5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012(2014)06-0066-06

      在自传文本中,我们常常读到一个人的童年、少年直至老年时代,叙述在时间的流动过程中表现人的存在。当叙述者用一个有限的小说篇幅来讲述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故事,这里形成一种特殊的时间结构。在这个时间结构中,有一个人物“我”,一个叙述“我”,两个“我”并不是等同的,而是有差异的,由此形成了“二我差”。在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交错中,人物“我”提供经验、提供视角,叙述者“我”将自己的声音与这些经验进行配合、加工,两个“我”在同一个文本中出现,形成叙述张力;而两个“我”在不同文本中形成差距的程度又是不同的。

      一、四个自传文本——四种“二我差”

      一部自传,作者本人是作为第一叙述者追忆并叙写自己的人生,这里有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的差别,即所谓的“二我差”。在自传的叙述中,“二我差”有着跳跃的视角,大致上可以有三种情况:一、现在——过去:即现在的“我”(即叙述自我)讲述过去的“我”,在自传的回忆性书写中,这是最普遍的叙述方式;二、过去——过去:即以过去的“我”的心绪口吻来叙述过去的“我”,但是在这个层次上面,始终还是凌驾着现在的“我”,只是这个叙述自我隐退了或者是伪装成过去的经验自我;三、现在——现在:即现在的“我”对“我”整个人生的评述,叙述者不论是讲过去某个具体的点还是宏观地评论整个人生,其着眼点都是这个点或面是对此刻的“我”起的作用。区分这三种“二我差”的叙述方式对理解“二我差”的整体内涵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二我差”的这三种叙述方式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在不同的自传中均能找到它们的痕迹;然而,“二我差”中两个“我”对抗的程度和方式是大相径庭的,这使得“二我差”的内涵丰富了,方式多样了。

      (一)第一式:萨特《文字生涯》——推拒式“二我差”

      萨特的《文字生涯》是一部剖析心迹、多层次抒写心声的自传。书中的绝大部分素材取自作者6岁至11岁的经历,即便如此,此书仍不失为一部叙述一生心灵轨迹的完整的自传。之所以叙述童年却能让读者看到萨特一生的内心追求,是因为自传中有两个“我”,一个是在经历故事的童年的“我”,一个是作为叙述者的现在的“我”,第二个“我”会不断地对第一个“我”进行干预。列举如下两例。

      “a总之,我并非兴致勃勃地玩沙子,乱画胡写,小便大便,在我看来,至少要有一个成人赞赏我的产品,我的所作所为才有价值。好在掌声不断,无论听我叽叽喳喳,还是听我演奏巴赫的赋格曲,大人们一概微笑着品尝,神情狡黔,十分默契。b这表明我实际上是一件文化家产。文化浸透了我,我以文化的光辉反射着家庭,如同傍晚池塘反射着白日的炎热。”[1]22a是从儿童的心灵出发并以小孩子的语调说的,童稚而天真;b明显带有回忆者的语言风格,它超越了一个小孩子的认识,显得老练而洞悉事实。在写幼儿时期的时候,叙述者有时会用孩子的想法、口吻来描写一些事情,但是在叙述完这些事情之后,叙述者从一个成人乃至一个思想家的角度来评价这些事情,以及讨论这样的事件对他思想形成的影响。这里,“二我差”使语言风格出现分裂:既有小孩子经历事情时的稚嫩,又有思想家评述事情时的老到与精辟。

      “a我跳将起来,撒野,大叫,乱跑,做怪样。b不过,恢复童性之后,我仍感不安:书里讲什么?谁写的书?为什么写这些书?我把这些忧虑开诚布公地向外祖父倾吐。他经过思索之后,认为该给我开窍了。c他干得挺出色,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1]35这一段落把“二我差”的三种情况包揽在内,a为“现在——过去”式,叙述者对过去经历的一种客观讲述;b为“过去——过去”式,他的过去是一个自我存在的封闭的疆域,叙述者搁置了他自己现实的境域之后而将自己植入过去的境域之中。叙述者剥离了大人的身份而从儿童的角度思考和讲述,于是就有以孩子的口吻发出的疑惑。c为“现在——现在”式,被搁置的现时的境域总要自觉不自觉地闯入叙述者的回忆以及对回忆的叙述中,c句是现时的评价,是从叙述自我的角度强调了过去的经历对此刻的“我”产生的影响。这样,短短的一个段落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同时兼有过去性和现在性的“我”,一部自传中会有一个复合的“我”,“我”是多重的、分裂的,而正是这样的复合让叙述更具有一种张力。

      萨特说:“我们则希望我们的书孤悬在空中,希望语词不是向后指向那个写出他们的人,而是被遗忘、没有伴侣,不被察觉,成为把读者输送给一个没有见证人的世界的滑梯,简单说我们希望我们的书以物、植物和事件的方式,而不是以人的产品的方式存在。”[2]萨特试图将作者在作品中具有优先权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悬置起来,希望作品以物的方式存在、作者被遗忘;而在实际的操纵过程中,个体与经济、社会结构的纠葛,个体受家庭的濡染这样折射作者的个体经验无不在自传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让读者无法忘却文本之后的作者。叙述者述说着自己,也被自己述说,而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在抗拒;叙述自我想隐退而不得,它整合着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作为天真的孩子之间的裂隙;经验自我在不断成长,时而说出“乱伦是亲人间唯一让我激动的联系”这样难堪又富于创意的话,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之间的个体意识在对抗和妥协中成长,两者构成推拒式“二我差”。

      (二)第二式: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收缩式“二我差”

      缪塞的自传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凭其思想上的价值和艺术上的成就达到了世界文学名著的高度。该小说表达了青年一代“无可名状的苦恼感觉”,苦闷、彷徨、怀疑、忧伤、绝望乃至流露一种被普遍渲染的“世纪病”情绪。除表露情绪以外,小说还通过理性的价值分析去传达颓丧、郁闷的心情,情绪的浓郁往往被理性的冷峻及睿智所抚平,这部自传文本有着超凡的机智风格和思辨能力。“二我差”在这部自传中同样存在,而它表现为一种收缩式的“二我差”。试举几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