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问题是关系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从经济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视角,考察作为其核心内容的产业结构升级,对探索和阐述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进而把握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特点及其走向,显然是有益的。 产业结构可以从全社会、各产业内部和各行业内部去做分析。本文只拟考察全社会的产业结构,而且仅限于其中两个基本方面:即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结构,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结构。 改革后我国学界在这方面发表了大量论著。这些论著主要是总结了西方学者在产业结构理论方面的著名代表人物的学术成果。其中有些著作还总结了新中国建立前后特别是改革以后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贡献。显然,这些总结对教学研究、实际经济工作都起了积极作用。但似有不足之处。一是除了少数著作以外,多数著作都把产业结构升级仅仅归结为近代工业化以后的事,很少提及甚至根本不提此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诚然,近代工业化以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和理论发展为其基本内容。但忽视甚至完全无视此前产业结构升级历史和理论的发展,也并不完全符合史实。二是许多著作在论及近代工业化以来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发展时,也只是提到西方经济学在这方面的贡献。当然,西方经济学在揭示近代和现代产业结构升级规律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如果忽视甚至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这方面的贡献,也很片面。三是许多著作在论及现代产业结构升级时,对信息产业论述得多(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很少提到甚至完全不提生态产业和文化产业,这也不能认为是全面的。实际上,生态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产业结构升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而文化产业是我国当代产业极具民族特色的产业。基于这些考虑,本文在论述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和理论发展时,针对上述的不足,做些扼要分析。至于对我国学界已经总结的西方经济学在这方面的贡献就略而不论。 一、世界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及其理论发展 1.原始社会产业结构形成和升级的历史及其理论总结。历史表明:人类和人类社会是从劳动开始的;劳动又是从人类学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开始的。在原始社会初始阶段,由于原始人生产经验的限制,还只会使用原始工具,史称旧石器。这时人类还只能主要依靠自然界提供的现存食物来生存,当时制造的工具只起辅助作用。这就形成了原始的采集业和狩猎业。这是人类社会最初的产业形态。它表明人类在很大程度上还沿袭了动物获取生存资料的方式。 经过漫长时期,随着原始人生产经验积累和技能提高,生产工具有了改进,迈入了新石器时代。采集业、狩猎业过渡到种植业和畜牧业。这表明人类已经基本摆脱了动物获取生存资料的方式,创造了具有人类特征的获取生存资料的方式,是原始社会产业形态的重要变革。 后来,又经历漫长岁月,由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从事畜牧业的部落逐步从农业的部落中分离出来,史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它表明原始社会产业结构的形成。 在后续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主要由于金属生产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开始是青铜工具,最后发展到铁制工具),逐步取代了石器。于是畜牧业、种植业和家庭手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史称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与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分工。这是原始社会发生的第一次产业结构升级。 恩格斯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特别是其中的关于两次社会大分工的论述),是对原始社会发生的产业结构形成和升级的科学总结。① 2.古代社会产业升级的历史及其理论总结。这里所说的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所以把二者统称为古代社会,尽管后者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比前者都有很大发展,但就二者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要生产动力,以手工工具为主要生产工具和农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要地位这些方面没有根本变化来说,是相同的。 古代社会产业升级的最重要之点有二:第一,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原来附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商业逐步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产业。恩格斯曾将这次分离称之为第三次社会大分工。② 第二,在整个古代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服务业内部的分工都有很大的发展,在产业结构方面大体形成了近代社会产业的结构雏形。这一点尤为突出地表现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在农业方面,主要表现在作为其基础的粮食生产方面。这期间中国农业在品种改良、种植技术、农田灌溉和粮食单产方面都有很大发展。中国在12世纪麦子产量与种子之比就达到了10:1;水稻的这一比例更高。而在中世纪的欧洲,这一比例只有4︰1。耕地的复种指数在1世纪为0.6(即复种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到19世纪上升到1.6。耕地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在1400年达到了30.3%。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在1400-1820年期间,由每公顷1038公斤提高到1840公斤。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基础上,整个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也都发展起来。 在手工业方面,金属冶炼业、食品业、纺织业、日用品业、家具业、建筑材料业、造船业和兵器业等制造业以及建筑业都有很大发展。到1890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7.9%,建筑业达到了1.7%。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