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则明确宣示:“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1]这一重大论断,既是对我们党带领人民发展教育事业的奋斗历程、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的高度概括,同时又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一重大论断的基本问题,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初步分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其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部分,首要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社会建设部分的首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因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发展的背景,对其具有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包含的思想基础、内涵特征、制度、经验价值等的深刻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反过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育成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社会事业的基础上,对这条道路的研究,可以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提供重要的资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探索过程,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是一致的。在党领导下的长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提供了历史根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现实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转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开端。”[2]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命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正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实际上,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同志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突破口就是人才问题和教育领域的改革。“1977年5月,邓小平同志两次找有关同志谈话,都是强调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必须要抓教育,一定要在党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气氛。”[5]1978年3月18日,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重要论断;1978年4月22日,召开“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要求。这些论断和要求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精神相一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党和政府不断地调整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育政策以回应新出现的教育问题,逐渐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发展路径,这条路径我们就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一条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