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空间抑或空间叙事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晓辉,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陈晓辉,西北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陈晓辉,男,陕西千阳人,南京大学博士生,从事文艺学的研究。

原文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准确的命名对问题研究合法性的确立至关重要。本文从哲学、物理、心理、社会空间的批判中离析文学叙事空间,认为它是读者对作者在叙事文本的故事和话语层面的空间化设置所作的知觉性或想象性复建。因语言习惯、理论诉求及边界差异,叙事空间异于空间叙事。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3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13)03-0156-04

      “时间和空间是文学作品按照一整套多变的音域和时值构筑和阅读的两个键盘”[1],是作品存在的根本方式。对叙事时间,国内外的研究者已从叙述时态、时序、时距及频率等作了系统研究,但叙事空间抑或空间叙事的研究仅近几十年来逐渐兴盛,且该问题的研究至今无统一命名。艾布拉姆斯说:“一个有待探讨的领域,假如没有先在概念做框架,没有达意的术语来把握,那么这个领域对于探索者来说就是不完善的——它或是一片空白,或是一片混沌。”[2]在艾氏看来,准确的概念和术语意味着研究的科学性和合法性。这些概念、术语在叙事文本的研究中体现为该用“叙事空间”还是“空间叙事”命名的问题。

      一

      20世纪末科技与商业合谋,作家受其影响,小说遭遇空间化、图像化变迁。另外,叙事空间概念是人类历史长期演变的结果,自哲学思考空间观念始,物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思考该问题,最终促生文学叙事空间概念。

      哲学空间。赫拉克利特认为空间不但规定和限制凡人的生活,也规定和控制众神的生活。[3](P35)虽他未对其意细述,但从观念上对时空的魔力有清醒的认识。柏拉图提出客观的“绝对空间”观念,认为空间存在于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但基于柏拉图对世界本源的认识,他的空间是理念式存在。莱布尼兹认为空间是某种纯粹相对的、同时并存的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共存之物的存在方式,本身是某种观念的东西。康德认为空间是存在于一切外在的直观根地中必然的先天表象、纯粹直观,空间只有观念性,没有客观实在性。贺麟称时空是心中之理或先天标准,虽在时空之外却还有超时空境界、体验、生存,但那是心与理一,神与道俱,与造物者游,与无死生者友,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精神状态。可见,这批中外哲学家不但承认空间的存在,而且对空间的认识出于自己对世界主观化的思想观念。从哲学角度解读空间,其核心是观念。哲学空间是人类在观念上对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把握。

      物理空间。牛顿把空间分为绝对和相对的两部分,认为绝对空间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且永远是相同和不动的,相对空间是绝对空间的可动部分或量度。他的空间理论注重的是事物位置及其变动。爱因斯坦也说空间或位置是物质客体的层次。空间有两种,一种空间作为物质客体世界的位置性质;另一种即把空间作为一切物质客体的容器,像空虚的箱子一样。空间要素组成空间场,构成实在的空间特征的是场的四维性。世上的事件都是由空间坐标X、Y、Z和时间坐标T来确定,不存在没有场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空间是场域中的位置及其位移。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发现物理学上的空间是三维空间或四维空间。当几项要素共同出现在同一时空体时,它是人们可测量的实体性存在或身体可切实感知的位置、界限、次序的变化。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空间,其核心是位置。物理空间是人类对位置实存与位移的具体认知。

      心理空间。毕尔生说只有当把感觉—印象联合成群,并在知觉中把它与其他群分开时,我们就认为它“存在于空间中”。这即是说,人的知觉是确认人类心理空间存在的主要方式。心理空间是人把同存的感觉—印象分成联合印象群的知觉能力的心灵表现,视觉和触觉是其感知的主要方式。而谢切诺夫也说时空知觉和时空概念有赖于时空记忆。记忆是对过去事件的感知,人类的记忆形成空间,视觉记忆和触觉记忆称为空间记忆,它们是感知空间的主要方式。贝柯莱认为空间是一种可以为人们的观念所感知的“深度”,主要体现为距离、体积和位置。这些深度模式可为每个人的感知能力所接受和反映,从而接合每个人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知能力,进一步形成对空间本身的基本观念。他强调的仍是人的知觉能力。显然,心理的空间主要体现在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的,能把不同的人群区分开的心理知觉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空间的核心是知觉。人通过视觉和触觉产生的知觉是判断心理空间是否存在的主要依据。

      社会空间。福柯说空间是任何公共生活的基础,“我们不是生活在流光溢彩的真空内部,我们生活在一个关系集合的内部”[4],人与人、与物、与社会,社会与社会等关系就是所谓的社会空间。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社会关系至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空间由社会生产,同时也生产社会。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存在,也是形式的存在,但它绝不是与人类实践和社会关系毫不相干,反之正因有人涉足其间,空间才见出意义。索雅的第三空间则用灵活的术语来把握观念、事件、表象及意义变换的社会背景。阿伦特认为,人类通过行动和语言在相互间形成一种新的关系,从而在关系的转变中促使整个社会的运转。不管这些学者如何论述,在社会空间中,他们总是强调它是由一系列的社会因素所组成的关系。这些因素涵盖人与社会,人与人,个人与社群,社会与社会等一切关系。在社会空间中,其核心是关系。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社会空间。

      二

      卡西尔认为,人不仅生活在物理空间中,也生活在符号世界中,语言、艺术、宗教、神话都是组成这个符号宇宙各部分的丝线,叙事文本的形成也是情感符号的建构过程,而且“当我们在构筑一个符号世界时,其实是在放进一个关系。”[5](P80)此“关系”一方面指建构此符号的基础材料本身,如汉字象形字,其本源意义是由代表现实存在的物质形象构成。这些物质形象表现为不同的视觉意象,构成字符的内在空间形式,而它们在不同位置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具体文本构成实存的物理空间形式;另一方面指建构该文本符号的基础材料之间的关系。在文本内部,每个字之间形成一种交织或连续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文本中空间意象或空间结构,透过它们,我们可以攫取其后的空间形式。假若读者能体验到文本中的非时序、瞬间性、视觉性、同存性特征,我们就说该叙事文本具备空间形式。从叙事文本这一符号本身来看,它既非无意义的所指,也非单一的结构,而是在构成一种物理空间形式的同时表征为复杂的网状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