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程斯辉,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黄俭,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了教育的基础地位——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描绘了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努力建设教育强国;明确了教育的基本方针——始终都要做到立德树人;阐释了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指出了教育发展的关键与重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出了教育发展的重大部署——统筹兼顾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提出了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把握内部与外部对教育的新期待。这些内容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7 期

字号: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事业的表述内涵非常丰富。联系教育发展实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明确教育的根本方向、发展目标、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以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指明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为中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中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及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当下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此,时下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学者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应该奉行的一个基准,它既是一种关于教育供给的数量与质量的满意,也是一种对于教育体制机制的满意;它既是一种关于教育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满意,更是一种对教育政策执行与实施机制的满意;它既是一种个体的满意,是一种社会阶层或群体的满意,更是一种公众的满意,是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满意。[1]还有学者认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应从社会、家长、学生三个层面来理解:从社会层面看,教育要让社会满意,体现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从家长层面看,教育要关注民生,办让学生家长满意的教育,如能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让孩子健康成长,使其接受适合的教育等;从学生层面看,教育要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幸福指数,让学生快乐。[2]可以看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涉及教育发展的宏观体制机制,也涉及中观的办学机构和微观的教育教学行为;既涉及教育的宏观决策,也涉及教育政策的具体执行;既涉及教育的结构、规模,更涉及教育的质量、效益;既涉及社会、家长,更涉及学生、教师。应该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与各级各类教育、各利益相关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教育提出的高要求是持续的、全面的,教育工作者、各级政府必须作出持续的努力。

      二、强调教育的基础地位: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教育的地位时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非常贴切地揭示了教育的基础地位。只有坚持了教育优先发展,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才会坚实。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方针。十八大报告做出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对这一指导思想和重大方针的进一步深化。但是,由于教育作用和效用显现的滞后性和潜隐性,一些同志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还缺乏足够重视。同时,也由于我们的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教育规模已经世界第一了,时下有的地方出现了教育发展该缓一缓、该让一让的倾向。在一些地方,邓小平同志当年指出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对于发展和改革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或者口头上承认教育重要,到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变得不那么重要了”[3]的现象依然存在。邓小平同志当年告诫的“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4]对于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确保教育的基础地位,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应体现在实际工作尤其是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诸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教育事业的建设要优先,人的受教育权保障要优先,教师的待遇要优先,等等。

      三、描绘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努力建设教育强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确定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提出了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提高”,“两个进入”,“一个基本实现”。

      在上述“两个提高”发展目标中,我们认为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属于教育发展规模数量上的要求,比较容易实现,主要表现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但是,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目标之实现却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而是需要特别攻坚的任务。因为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一种以记忆、求同、复制和仿创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构建一种以发散、求异、个性、自由、创新和创造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任重道远。同样,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还需要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变革。

      “两个进入”的目标实现,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建设教育强国。进入人才强国以及人力资源强国,必先建设教育强国;没有教育强国,不可能有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有学者曾经构想教育强国应包含教育规模指标、教育质量指标、教育结构指标、教育投入指标和教育观念指标。其中,教育质量指标的实现,是指拥有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校,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人才;教育结构指标的实现,是指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够满足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投入指标的实现,是指教育投入能够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观念指标的实现,是指产生具有国际上公认的原创性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校长和教育家等。[5]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艰苦的努力、持续的奋斗。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也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装备条件、教师队伍、教育管理等提出了全面综合的要求。以往在谈到教育现代化时,更多的是将其看成一个发展过程。现在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里的教育现代化就变成了一种结果,而基于结果的教育现代化究竟是什么样子,或者说究竟达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就是实现了教育现代化,这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四、明确教育的基本方针:始终都要做到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教育的基本方针表述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精神,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教育方针的一贯主张,同时凸显了新的时代特点和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教育不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更要为人民服务。教育为人民服务就要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就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真。因此,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关键是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