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艺术地理学”研究的空间维度

——周尚意教授访谈录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振宇,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文艺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3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学科属性与研究内容

      赵振宇 周老师,您好!我们知道,文化地理学出现于20世纪初叶,目前它已经成为欧美等国家地理学的主要分支,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文化转向”,更使地理学者重视对文化的研究,文化地理学也在这股潮流中不断自省和发展。由于研究对象的原因,我发现很多学者在论及“艺术地理学”的问题时,都将此类问题的属性与解决途径归于文化地理学的范畴。但实际上我国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出现较晚的一个分支,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人文地理学走向复兴,文化地理学才被介绍到我国。1985年,王恩涌先生首次在北京大学分校开设“文化地理学”课程,后在北大本部开设公共课,通过课程将美国学者T.G.乔丹所著的《文化地理学》(The Human Mosaic)全面介绍给学生,由此推动了高校文化地理学的教学与研究。您曾提到,之所以从事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也与当年在北京大学聆听王先生的讲课有直接关系。文化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不过就是这二十来年的时间,而目前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还不成熟,一套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尚未建立,人文地理学或文化地理学的某些分支,只是许多学科和概念的混合产物,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因而有学者将这些分支称为思潮。针对这种情况,我曾撰文指出,现在“艺术地理学”的研究不宜过分靠近文化地理学的某些概念与研究模式,而是要坚持地理学的核心思想与主题。您不仅见证了文化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而且也是卓有成就的实践者,因而我想您是最有发言权的,不知道您对我的观点有什么看法,您认为“艺术地理学”应该具有何种学科属性呢?“艺术地理学”与文化地理学又是何种关系呢?

      周尚意 正如你所提到的,实际上在整个20世纪,地理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而这些分支并不是按照系统地理学划分产生的,因而有学者,如约翰斯顿,就将这些新分支称为思潮(thoughts)。然而它们之间又存在区别,有些领域提供的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如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视角;而另外一些领域则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我们认为前者可以称为地理学的思潮,后者可以称为地理学中的流派(学派)。文化地理学强调以文化理论作为研究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流派。如果要回答艺术地理学的学科属性,也须从人文地理学说起。人文地理学在中国被划归自然科学,但是学科的研究内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地理学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因此也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而这里之所以不将艺术地理学仅仅确定为人文科学,那是因为研究艺术地理学的方法与社会科学的经验主义分析、逻辑实证分析有相通之处。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事象的空间特征,以及空间特征的变化。约翰斯顿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两个方向,他指出在地球表面(大多数地理学者关注的是大陆表面)的任何地方都存在着垂直的和水平的两种关系:垂直关系把同一个地方的不同因素联结起来,而水平关系则把不同地方的各种因素连结起来。这里我们简而言之,人文地理学所要研究的内容,就是人文事象的“一纵一横”。

      所谓“一纵”是指人文事象与自然环境之间,以及不同文化层次的文化之间的纵向关系,例如农牧交错带的混合农业与半干旱草原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将这一类研究称为纵向研究,它是地理学的一个根本研究内容——人地关系研究。人类既是地球的主宰,也是地球万物的一部分,人类与地球万物的关系,在地理学中简称为人地关系或人与自然的关系。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对地表自然空间过程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

      所谓“一横”是指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在这种纯粹的空间关系研究中,不涉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佛教传入中国后,我们要研究的是它与原来的道教和其他本土宗教之间的空间格局变化。应该说,这种横向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独有的研究内容。许多人类活动、人文事象的空间特点的形成、空间过程的演变与自然环境没有联系。例如在均质的自然“下垫面”上,商业服务业的市场空间分割形式呈六边形的中心地模式。这种空间模式的特点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与自然环境没有联系。而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人文地理学研究不同人文要素之间空间上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文化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它与人文地理学在研究内容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因而其研究也包括以上两个维度,即主要研究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空间的表现形式及变化,以及造成这些空间表现形式及变化的原因,尤其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一横”),以及文化与自然的关系(“一纵”)。目前多数欧美人文地理学研究集中在“一横”上,如文化特质之间、文化区之间的空间关系。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涉及生计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艺术属于意识形态文化。由于生计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依次减弱的,因此艺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弱,而艺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也应集中在“一横”上。

      赵振宇 我认为,您所讲的“一横一纵”会使艺术领域的学者重新审视以往的研究,因为在“艺术地理学”的相关实践中,我发现研究者多就各种艺术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展开讨论。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来讲,地理事象必然存在某些因果联系。从目前的“艺术地理学”研究来看,特别是艺术领域的学者,他们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大都是想解决艺术风格产生、发展、差异等要素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诸种问题。洪堡也认为,研究地表的各种事象必须由其因究其果,这样才能明了历史上、政治上、经济上的事实。我也并不否认这种研究的价值,而且因果性也确实是地理学思想的基本原则之一,但这种尝试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如果我们仅仅把这种关系归结为有些人所谓的“南方人气质与北方人不同,艺术风格也就不同”这样的简单结论,那么其学术和现实意义也就不值一提了。我们知道,自然环境作为文化发展的背景,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些文化的发展,当然,也有些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甚小,甚至几乎没有影响。而且精神文化较为抽象,与环境的联系疏远些,以间接关联为主,而且两者的关系往往需要通过中介过程才能发现某些联系。因而有地理学者形象地指出,如果说文化像一座浮在海中的冰山,意识文化就像沉在水面下的冰山主体,人们很难直观地看到它。我上面所描述的这种研究也就是您所说的,探讨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纵”研究,而目前“艺术地理学”的研究大都把目光集中于此,那么,您是怎样看待这种研究取向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