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初十年中国文学流变论

——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索引”为中心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智跃,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博士,湖南 长沙 410002

原文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以新世纪十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索引”为对象,分析了栏目名称变化和各栏目论文数量动态分布所蕴集的文学流变信息,在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对比分析中,探讨了新世纪文学观念流变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3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12)05—166—04

      在世纪交替与千年演变之际,在经济腾飞与政治规训之下,在大众文化热潮澎湃、消费主义甚嚣尘上之时,曾经一度处于政治思想文化之漩涡中心位置的中国文学,其观念演绎和发展流变一直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作为集中关注中国文学理论研究成果之集大成者,不但以全文转载的方式承载了对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现实关注,而且更以“索引”的方式集列了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反映了各年度中国文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其栏目名称演变和文章数量增消加减的动态变化,为我们考察新世纪文学现状、变化和转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重要信息。

      表1是我们对新世纪十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索引”的各栏目以及文章的数量统计,可以看出,在新世纪初以来的十年当中,“索引”栏目方面的变化是比较明显而且频繁的,其中栏目设置方面的大变化就发生了两次,一次是2005年,一次是2009年。这在新时期30年以来都是变动较大的。栏目设置变化透露的信息,彰显了文学观念变化的诸多方面。

      从2001年到2004年期间,栏目设置沿袭了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的基本框架,其间的变化甚微,仅减少了1项,即只在2002年出现过的“文艺理论”项,因为这一本统计文艺理论文章索引的期刊中出现这种名称重叠甚至重复的情况本身就是有欠严谨的。2005年的这次调整变化,值得我们强烈关注。尽管栏目总数量仍然还是10项,但增减变化则达到了7项,幅度达70%之巨。“索引”栏目设置30年来,虽然增减变化现象始终存在,但从来只是个别增减,逐步调整,发生这样大幅批量增减变化的,2005年是第一次。

      栏目名称的巨大变化表明了研究范式的革命性调整和转型,也反映了观念认识上的重新归聚。新时期30年来,中国文学研究曾经发生过几次比较大的研究范式转变,比如从单纯的社会历史研究扩展到对文学的全方位研究,从现实主义文学观念转变到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观念,从文学外部研究进入到文学内部研究,等等。这个事实并没有以历史进行时的方式发生,而积累、延迟到2005年这样一个波澜不惊的年月,不正符合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发展过程吗?

      不管研究范式的转型还是文学观念认识上的重新归聚,都是文学观念变化的结果,也是认识的深化与发展。这次增加的栏目有:“文学学”、“比较文学”、“文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文艺理论家及其文艺观”、“西方文论”、“文艺理论论著、报刊评价”、“动态”等。同时,也相应地减去了7项栏目,即“文艺与生活”、“文艺的本质与特征”、“文艺创作”、“鉴赏与批评”、“各种文艺样式的理论研究”、“文艺的发展、文艺的价值和职能”等。栏目的增减调整变化,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首先,栏目分项和设置体现了对科学性的思考。它反映了文学观念的变化,研究视野的拓展和理论认识的提升。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文学理论”(即文学学)、“比较文学”都属于“文学”的二级学科范畴。“西方文论”是从文学理论内部析出的一个种概念,单独立项具有强调和突出的作用。其他几项主要体现了研究外延的扩展,关注研究对象的完整性,如“文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属于研究范围扩展;“文艺理论家及其文艺观”是对理论主体的重视,以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并置;“文艺理论论著、报刊评价”是对当前理论成果对象的重视,又和前者呼应;“动态”属于资讯类项目。反观以前的栏目分项,由于仍然沿袭着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的基本范式和框架,过分侧重文学的外部研究,因此栏目集中在文学的主题、题材、创作、作用、价值等问题上。

      其次,栏目调整导致了栏目内部的全新利益关系,形成了新的中心和重点。栏目调整是栏目利益的一次重新分配,新的研究视野势必形成新的研究热点和结论。调整之前的栏目以“总论”、“各种文艺样式的理论研究”、“文艺的发展”、“文艺创作”、“鉴赏与批评”为基本构架,尤其是空泛而模糊的“总论”栏目占据着绝对重要和中心的位置,却无法得到学理上的有效解释。调整之后,以“文学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总论”为主要框架的研究体系,使得文学内部诸问题的研究更加具有专业归位性质。之前一直处于中心位置的“总论”被“文学学”取代,顺理成章。

      因此,2005年的这次栏目调整,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属于学理思路的梳理和调整。我们知道,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曾经发生过轰轰烈烈的文学观念年、文学方法年等文学大事记。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学科意识得到尊重,并取得比较明晰的定位,文学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这次大规模调整正是这一历史事实的迟到体现。

      2005年的栏目调整远不是终点,因此到2009年又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变动。在此期间,关于栏目设置的思考一直在进行,其中一些栏目设置的反复斟酌是最明显的征兆。从2006年第1期起,“马列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论著的学习和研究”改名“马列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进一步体现了学理思考和向专业化方向调整的思路。从2006年第8期起,“比较文学”改名“比较文学与比较文论”,并在几次反复以后,栏目定名为“比较文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