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发展中的政治生态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桑玉成(1955- ),男,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法学博士,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公共政策研究,上海 200020。

原文出处:
学术月刊

内容提要:

政治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历史进程,是一个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同时得以推进的进程。无论是通过主观规划与设计所推动的一国政治发展,还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政治发展,之所以形成种种差异或采取了不同的政治发展模式,主要在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物质生产方式与水平、社会传统、文化习俗、民族构成等,这些都是政治的生态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的形成、变化、发展产生影响;同时,政治一旦形成,一旦通过其特有的力量作用于社会乃至作用于自然,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改变着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所以,一方面,基于特定的国情基础来构建一国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另一方面,合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来促进一国的政治发展,也是需要遵循的基本原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那些共通的、普遍的政治文明成果主要包括:属于政治原则方面的,如“人民主权”原则以及基于这个原则的一些价值和理念;属于政治精神方面的,如国家治理中的“法治精神”;属于政治技术方面的,如不同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共同问题的解决手段。当然,正确区分政治发展中的合理借鉴与向别国输出政治价值和制度这两者之间的原则性差别,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也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2)08-0005-09

      一国之政治状况受制于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应该说是一个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的问题。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这样的判断已成定论且具有广泛的共识。古典政治学的开创者亚里士多德在研究城邦政体时,既提出了政治结构、政治生活的一般原理和一般准则,也分析了各种政体的差别以及形成这些差别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所以,亚里士多德指出:“政治(政体)研究[既为各种实用学术的一门],这一门显然也该力求完备:第一应该考虑,何者为最优良的政体,如果没有外因的妨碍,则最切合于理想的政体要具备并发展哪些素质。第二,政治学术因考虑适合于不同公民团体的各种不同政体。最良好的政体不是一般现成城邦所可实现的,优良的立法家和真实的政治家不应一心想望绝对至善的政体,他必须注意到本邦现实条件而寻求同它相适应的最良好政体。第三,政治学说还该考虑,在某些假设的情况中,应以哪种政体为相宜;并研究这种政体怎样才能创制,在构成以后又怎样可使它垂予久远。”①由于“一定的人民”所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千差万别,所以对其“最优政体”的选择也就带来了复杂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表示,政治学说是人类一切学说中最复杂的一门学术。

      政治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程

      作为一种学术概念或者说一种理论体系,政治发展的问题是现代以来才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发展首先源于政治学者在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研究所提出的理论。这一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掀起,在亚非拉的广大地区,一些原来的殖民国家纷纷宣告独立,成立新的民族国家。而对于这样的国家来说,由于长期接受的是殖民主义的统治,所以缺乏自己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经验,因而普遍面临着政治结构不健全、政治功能弱化、政治不稳定、政治腐败和衰败等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学者提出了很多关于这些国家如何推进政治发展以建立稳定和良好政治秩序的理论与主张。

      然而,政治发展实际上也是一种历史进程,是一个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同时得以推进的进程。而且从广义而言,政治发展也可以视为人类的政治文明进程,视为人类美好政治理想与政治价值观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得以运用和体现的进程。当然,这种进程在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但是,与经济发展表现出的物质财富总量不断得到增长并使社会成员的物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的情况一样,人类通过政治发展,社会成员的政治生活也随之而得到改善。

      就学术层面的研究来说,一些学者对政治发展有不同的理解和描述,提出了很多关于政治发展的见解。1966年,派伊(L.W.Pye)出版《政治发展面面观》一书,列举了当时关于政治发展的十个定义,一方面显示了政治发展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形,另一方面也表明,有关政治发展的问题,其解释性的分歧也相当地严重。根据派伊的说法,政治发展主要涉及政治社会之三个方面的运动:在个人与政治系统之间,应增加个人之间的平等;在政治系统与环境之间,应增加政治系统之能力;在政治系统之内,应促进制度与结构的分化。派伊把“平等”、“能力”、“分化”视为政治发展过程的三个核心概念。具体来说,“平等”包括了普遍的选举和参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基于功绩的政治晋升制度等等;“能力”包括了政治执行的范围、执行公共政策的效率、理性的行政和政策取向等等;“分化”包括了组织结构的专门化分工,以及在分工基础上的高度整合等等。②

      大致说来,根据一些学者的观点,政治发展表明了如下一些基本走向与路径:一是现代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和大众化进程。即通过有效的教育和传播,使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权、自由等等现代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得以普及,使其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特别是政治行为主体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基础。二是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专化、整合以及政府能力的提高。即通过有效的政治设计,建立起职能清晰、结构合理的政治组织,并提高其政治制度化水平,进而提高政府治理社会的能力。法律的权威取代了政治领袖的权威,公民权利、责任和义务意识的提高直接带来了政府治理效率的提高和政府成本的降低。三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即在人民主权原则的支配下,以规范的选举制度作为政治录用的基本准则,使合法选民能够通过选举等规范的渠道,实现对政府以及政策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与控制。

      可以看到,政治发展包含了诸如政治原则、政治结构、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多个层面及多个领域的文明和进步,但是其核心的问题,应该是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或者可以这样认为,尽管政治发展不仅仅是指政治的民主化,但是政治民主化是政治发展所有问题的核心和基础,政治发展中其他很多政治领域的文明和进步,正是由政治民主化进程以及政治民主化程度所推动并决定的。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问题,政治发展反映的是由于生产力以及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对政治上层建筑之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但是从具体的历史时期以及具体的国度来看,政治发展的实际进程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还是被动的行为,却始终是学者所关注的兴趣点,也是决定一国政治发展之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明确的政治发展目标、进程和步骤,那就表明了政治发展的一种主动意识和行为。反之,如果没有能够提出相对明确的政治发展规划,即使由于历史的进程在实际上也推动了政治发展,那也只能表明,这样的政治发展是一种被动的进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