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教师学习研究:盘点与梳理

作 者:

作者简介:
肖正德,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杭州 310036;张素琪,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杭州 310036

原文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内容提要:

在终身学习思潮勃兴、学习型社会构建和新课程改革呼声高涨的时代境遇下,教师学习便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国内关于教师学习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其内涵与意义、性质与特征、内容与方式、内部机制与外部支持诸方面。研究虽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尚存在概念模糊、研究内容分散、研究视角与方法单一等不足之处。今后相关研究要厘清基本概念,明确研究范围,拓宽研究视角,丰富研究内涵,并且要进行多种方法的整合研究。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12 期

字号:

      在终身学习思潮勃兴、学习型社会构建和新课程改革呼声高涨的时代境遇下,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备受关注,而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基础和前提的教师学习,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1]教师学习的理念备受关注,业已成为西方学术讨论中探讨的焦点[2],成了西方教育研究中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3]。在此背景下,教师学习也成为国内一大热点研究领域。本文试图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略作梳理与概括,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以希冀给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线索及参考。

      一、国内教师学习研究兴起的背景

      1.国际教师学习研究的推动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教师的发展则作为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备受关注。近年来,在国际教师教育领域中,有关教师发展研究的视角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关注教师培养的数量、规模、层次、学科到重点探讨教师的质量、专业成长、专业发展,从强调教师培训、教师教育到关注教师学习。在经历了“师范教育”、“教师培训”、“教师教育”等等词语之后,“教师专业发展”是近些年来国内呼声最为高涨的教师成长代言词,然而在国外认为“发展”本身带有被动含义,而“学习”更能够体现教师自身成长的主动性、自觉性、日常性、内生性,因此,“教师学习”成为继“教师专业发展”之后的又一个热点领域。教师学习这一研究领域最早兴起于美国,1985年,由美国教育部教育研究与改进办公室资助,在密执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成立“美国教师学习研究中心”,取代原来的“美国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由此拉开了教师学习这一研究领域的序幕。与此同时,在芬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教师学习也成为其教师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成为西方国家教育研究中一个活力四射的领域。在国际相关研究的推动下,教师学习也成为国内一大热点研究领域。

      2.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诉求

      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国际社会就已经提出并开始关注人的终身学习问题,甚至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设想。2002年12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再次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而教师作为教育的人力资源,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必要成为终身学习的人。建设学习型社会,教师应当率先成为终身学习的模范。作为育人之人,教师要想在新的时代和社会变革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新设计自己,自觉地步入学习者的行列,能够不断的自我完善、更新,成为终身学习者。然而,教师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需要学习哪些内容?通过哪些方式学习?需要怎样的内部动机和外部保证?由此引出了对教师学习的一系列追问与探究。由此,教师学习这一领域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且势在必行。

      3.新课程改革的呼唤

      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浪潮的影响下,建立学习型组织,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共同趋势之中,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关于教师学习的研究也纷纷呈现。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认识到教师在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的基本目的在于倡导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它在给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难得的学习和发展的机遇。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既要理解新的理念,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又要去面对实践中的种种新情境、问题,同时还要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与学生共同成长,这种种要求都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自觉自动的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学习的研究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回应。教师今天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面对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要求,是不断更新的问题情境和新知识,“教师学习”研究的提出,是基于教师自身发展的呼唤,是为了课程改革更加顺利的实施。

      二、国内教师学习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

      1.教师学习内涵与意义的研究

      关于教师学习的内涵,国内学者大致有以下几种理解:第一,教师学习是经验性学习,可以分为自发的经验性学习和自觉的经验性学习,教师的经验性学习的目的是通过经验建构个人教育知识,学会教学,[4]教师学习是基于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下所获得的个体专业经验的自我更新。[5]第二,教师学习主要指在一定人为努力或外部干预下的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生长变化。[6]教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教师学习是教师可持续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7]第三,教师学习是指教师在外部环境支持下主动寻求自身整体素质的提升,持续追求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互统一的整体性活动。[8]第四,教师的学习并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独立学习或者自学而已,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学习,应该具有文化层面的含义,意味着教师群体中学习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这种教师的学习文化,不仅意味着教师具有学习的精神、态度、方法和行为,而且在本质上是合作的、共同的、探究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与基于组织的学习行动的自发与自主。[9]第五,教师学习的内涵是多元的。从学习过程看,教师学习是建构性学习;从学习方式看,教师学习是参与式学习;从学习结果看,教师学习是理解性学习。[10]第六,教师学习是一个涵盖性的术语,它主要针对在职教师而言,既包括学习的内容和领域,又包括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既包括学习的过程,又包括学习之后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变化的结果,以及观念和态度的转变;并且尤其强调教师自身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自我更新,而不是随教龄的增加而自然而然发生的变化。教师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自我更新的过程。[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