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是某种公共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1]由此推之,教育舆论就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教育问题的共同意见,是某种公共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相应地,教育舆论分析,是就社会公众对共同关心的教育政策、事件、现象和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言论和意见等信息进行汇集、分析并作出科学判断的过程。在一系列教育舆论事件发生的启发、推动下,教育舆论分析更加紧迫地向我们走来,回应教育舆论问题,需要探索教育舆论分析的价值和基本思路。 一、教育舆论分析正在走来 对于教育舆论问题的研究,首先是一部分媒体教育新闻工作者总结教育舆论引导的经验或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教育舆论导向研究,[2]进而逐渐有一些感兴趣的教育研究者也开始对教育舆论展开研究,比如对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就业问题的舆论的研究。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在学生工作领域开展学生思想动态的舆情分析较活跃,并且进入了网络教育舆论引导实战演练层面。同时,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需要教育舆论引导,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不时出现舆情研究的选题,这对各省的课题规划以及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引导作用。为了开拓市场,满足政府、社会特别是企业应对舆论危机事件的需要,有些计算机公司从技术层面开发网络舆情监控系统进行舆情搜集与分析,提供舆情监控服务,帮助建设舆情监控室或者销售监控软件,为用户全面掌握舆情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就教育事业而言,教育部除了在办公厅设置专门负责教育宣传工作的新闻办公室外,还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建了教育政策评估研究室开展教育舆情分析。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了“实施素质教育舆情调研”项目组,开展了北京市区县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上海市教委2005年度设置了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上海教育舆情的形成机理及引导策略研究”。徐志勇、张力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发表了《当前中国教育政策问题的媒介话语空间》。2008年,中国教育报刊社由社长赵书生牵头申报了国家一般课题“提高教育舆论引导能力的战略研究”。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将教育舆论与教育政策研究结合起来,作为教育政策研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2010年12月18日,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首都师范大学共同组建的中国教育政策评估研究中心揭牌,其任务就是开展对我国教育政策热点问题的评估与舆情分析,为推进首都与全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决策参考。这样,教育舆论分析不仅在个体层面开展了工作,而且正在从组织层面开展工作。 作为新闻传播学和教育学交叉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教育舆论分析作为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与新的研究领域正在向我们走来。它有何价值与意义?需要我们有清晰的认识。教育舆论分析作为研究教育问题的一种视角,可以在从概念到理论的研究传统基础上有所丰富和发展;而教育舆论分析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将会产生一个什么学科,还在于实践的需求。教育舆论分析是来源于实践,又需要影响教育实践的教育科学研究,其直接研究取向在于面向包括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和制度化不太严密的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领域,面向整个教育行业包括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面向教育中的人与事。当然,在这些领域中,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知名中小学、各项具体的教育政策等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其是教育领域中的“强者”,对教育舆论分析的需要更加迫切,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更容易受到社会的关注。在提倡教育科学研究通过为社会、为政府服务实现价值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舆论分析要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主动行为。 二、回应教育舆论问题的需要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主编贺春兰2007年4月对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接受培训的95名县市教育局局长的调查发现:在是否感觉到教育政策执行中存在舆论困境的问题上,48.4%的人认为存在比较严重的舆论困境,49.5%的人认为存在舆论困境,只有2.1%的人没有感受到舆论困境的问题。2005年9月12日,《中国教育报》发表笔者采访张斌贤的文章,张斌贤说道:“就当前而言,我们所能看到的更多的是对学校、教育的一味批评、指责,有时甚至是非常情绪化和武断的责难,教育改革和发展缺乏一种同情、理解、宽容、合作的建设性的社会舆论环境。这就造成了学校、教育发展与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断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长此以往,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3]。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到现在,积累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包括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现实环境中新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教育问题上。每项教育政策出台,必然伴随相应的教育宣传高潮。与此相伴,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也会有相应的舆论高潮。由于长期积累,也会有教育突发事件,从而形成舆论高潮。所有教育舆论问题,概括起来其实就是新闻媒体所追逐的教育热点问题。媒体本性决定了对热点问题的追逐,在媒体追逐教育热点的过程中,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在对教育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支撑,不仅是被动应邀的支撑,而应该是主动积极的介入,从而体现教育理论的社会关怀和价值。其实,在教育热点之外,更有教育难点、教育盲点和教育敏感问题,这几类问题更有教育理论工作者发挥作用的广阔空间。现实中,教育难点问题特别是“老大难”问题,比如说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是多年来不断发生的舆论现象,至今仍然存在。这是为什么?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对这些舆论现象进行分析,为媒体也为社会为大众提供研究成果,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背后的政策原因和行为原因,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另外还有盲点问题,在社会并没有完全感知正处于心理学上所说的“舌尖”现象时,教育舆论分析可以未雨绸缪,避免其成为社会热点,也不能让其成为社会难点,更不能演化为“老大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