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如何关怀生活?

作 者:

作者简介:
金生鈜(1961-),男,甘肃榆中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江苏 南京 210097)

原文出处:
复旦教育论坛

内容提要:

教育哲学最为关心的就是人的生活及教育实践,它的根本目的与方式是,通过思想为生活在一起的公民思辨塑造灵魂(德性)和社会正义的教育秩序的理想、目的或原则,这是教育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根本内涵。教育哲学无法直接去“过”生活,而只能是“思”生活或“言”生活。教育哲学的可能性在于能够提出教育和生活的基础问题,并在思想的深处反思造成现实困境与问题的价值、观念或意见。为此,教育哲学探寻涉及教育的理性真理,形而上地洞察教育存在的根本目的、价值和基础原则。教育哲学只有超越各种意见到达关于教育存在之根本秩序的理解,才能为生活及教育提供有意义的思想理论。如果教育哲学放弃或遗忘根基性的形而上追问,关于教育的形形色色的错误意见就无法得以辩明,教育哲学就会真正缺乏目的感、价值感和实践感,它自身也就真正疏离了生活及教育。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1)02-0010-05

      教育哲学如何思想?教育哲学如何行动?它的发问、探索、解释如何对生活实践和教育实践产生影响?这些问题都涉及教育哲学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

      教育哲学作为思想行动,反思生活及教育存在的问题,思考教育与生活的理念,以思想的方式关照生活及教育,为生活及教育的“实践变革”提供思想的指导。我想,教育哲学的这一思想旨趣本来是内含其学术的本质之中的,因为,哲学所爱的智慧,就是人如何在自然、宇宙、社群中生活并实现自己位格的智慧。哲学追寻生活的智慧,而不是形成生活的知识,是为了生活以及生活的世界更美好,或者说是帮助人生活得更美好。

      教育哲学作为思想行动,或者说,是思的事情,与作为生活本身的生活行动不一样。生活是人的行动或实践,而哲学是人对生活的思想。因此,没有哲学家主张让哲学的思想来决定生活,他们也不会认为哲学会取代生活,哲学之思与生活之行的界限是非常分明的。但是,哲学家当然认为,如果没有对生活的哲学慎思,生活本身依然存在,但生活可能容易产生问题,陷入困境。

      生活或教育本身是人的实践本身所创造的现实,而教育哲学的理论是思想成果。教育哲学的问题与生活的问题(problem)不是一回事。生活的问题何以成为教育哲学的议题(issue)?生活成为问题与对成为问题的生活进行反思所提出的问题(question)是截然不同的,对成为问题的生活提出问题(question),进行反思或解释,这是哲学的任务。生活有问题,或者生活成为问题,那是生活本身的问题(problem)。生活本身的问题和教育本身的问题是由实践本身造成的,哲学恰恰是要针对成为问题的生活进行发问和反思,提出自己可以讨论的议题(issue),或者提出思想试图回答的问题(question)。

      教育哲学的发问是面向生活及教育的。教育哲学身处现实生活之中,感受生活之事实性问题,提出理论可以触及的问题。生活及教育的事实性问题是生活世界中所发生的问题(problem),生活及教育所发生的问题,并不直接成为教育哲学要解决或回答的问题,教育哲学必须把生活与教育的事实性问题转换为它能够思考的问题,它才能够对于生活及教育问题进行解释性的回答。教育哲学分析在生活及教育问题中隐含的观念和思想,还原为哲学问题,进行辩理,提出解释性的规范(normative)理论。这种解释仅仅是解释学意义上的,并不能对生活及教育的问题进行解决,解决生活中现实的事实问题所依赖的是现实的实践行动,那就是依赖人作为实践者的行动,教育哲学从事的是思想活动,是思想的事情,显然不是直接的现实行动的主体(agent)。教育哲学发问,提出思想,而不是寻求解决生活问题的具体方案或策略。寻求具体的方略是实践自身的事情,教育哲学作为思想的形式无法代劳,它仅仅能够进行的是思想理论,以思想和理论的方式来触摸生活,给生活及教育的出路提出种种思想或原则。人们是否依据这些原则解决实际问题,还依赖于他们自身的主体性。所以,教育哲学无法直接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或生活问题。

      教育哲学思考生活与教育的形式可能是多样的,教育哲学的热爱智慧的方式可能是多样的,教育哲学的思想智慧也可能是多样的。反思和批判现实问题,厘清产生现实问题的观念原因,提出针对生活及教育应当持有的观念或原则的理由,是教育哲学关怀现实的一种方式。如果生活及教育是一种人的实践给予的现实,而这一实践又包含着人们对于生活及教育的目的期望,也包含着如何实践的原则及价值观念,那么生活本身是不断变迁的,是处于生成(becoming)过程中,永远不是一个给定的自然过程。这一方面可能意味着生活及教育会永远存在问题,具有无法克服的不完善性,因此,针对问题的改善是生活及教育的实践本身具有的一种行动;另外一方面也意味着生活及教育是处于可能之中,总是面向未来的可能性,这说明生活及教育本身是受目的所调解的,也就是说,对于生活及教育,人们总是期望它成为符合期望的形式。

      教育哲学最为关心的就是人的生活实践及教育实践,它的根本目的是,为生活在一起的公民提出塑造人的灵魂(德性)和社会正义的教育秩序的理想、目的或原则,这是教育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根本内涵。灵魂的生活和社会的生活就是日常生活本身,所以,教育哲学探寻生活的“本相”和“理念”,探寻善的人与善的教育的“本质原型”,表面上看起来不现实,但却是离日常生活不远。一方面,它所问的问题都是人的日常处境中的问题,如,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美德?什么类型的教育最好?什么形式政体给国家带来好的生活并且具有教育意义?什么是正义的生活?什么是正义的教育?当然,教育哲学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性回答,都是在理念和形而上的层面,而不是针对一个具体的事实提出一种分析意见,或者提出一个方案。教育哲学所做的“理念”工作,指向现实生活,提出的是指导生活的原则或准则,以此影响作为实践的现实生活及教育。所以,教育哲学的实践感或实践意识不是说为实践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或者以某个角度描述了现实,而是把实践作为人类判断、选择美善生活的价值行动和目的行动,从而提出生活实践或教育实践的理念、理想等,提出调节或影响人们的目的、价值和原则,引导人们作出实践的判断、反思和选择。

      二

      教育哲学的可能性在于能够提出教育和生活的基础问题,并在思想的深处反思造成现实困境与问题的行动观念。教育哲学如何才能在思想的深处反思造成问题的行动及其观念?

      教育哲学通过对关于实践的真理的追寻而做到对实践的引导。没有对真理的热爱,或者不相信有关于好的生活和好的教育的真理,教育哲学就无法与生活建立起关联,就不会有站得住脚的思想,为教育实践者或者生活者提供指导。教育哲学不是一种分析工具,或者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技术性或工具性的方略,它必须通过对于基础性问题的探索,也就是对涉及教育的真理进行追寻,从而来反思教育实践或生活实践被错误观念误导、扭曲的原因,探索应当正确行动的理由(reason)和原则(principl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