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34(2009)03-0014-05 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日趋严重,促使生态批评跨越地域和语言的界限,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文学研究的显学。生态批评从它诞生起,就负载着生态危机的救赎感和使命感,祈求“重建自然与人在本源上的生态关联,重新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解”,消弭现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灾难。随着“文学研究绿色化”思考的深入,深层生态批评以更为开放的自觉意识,试图穿越自然生态学单纯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弘扬,以对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为目的,关注人与自然世界的复杂性关系,多元化、多向度地透视当代世界自然环境和文化精神的生态失衡,考量现代人类的思想、文化和文明等诸多复杂的问题。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渗透强烈的文化批判精神和社会改革理想的批评理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但是,生态批评主要还是一种文学与生态相结合的文学批评理论,其理论话语的独特性值得深入研究。为此,本文力图对生态批评的文学生态理想作些理论分析和阐释。 一、生态批评的文学生态构想 随着生态思考的深化,越来越多生态研究的业界人士意识到,环境问题早已超越物质生产与技术的层面,进入到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层面,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范式、行为方式、生活习俗、文学实践等方面。关乎全体人类生存的生态思考不仅仅是生态学家的精神守望,它需要包括文学批评在内的各学科与领域的共同担当。美国的威廉·鲁克特说:“我们必须开始有所作为,由于文学就是我们的工作,就让我们以这一领域内的诗人作为开端,看看我们能否通过把诗歌与生态相联系的方法发展一种具有创造力的诗学”。[1](P105)他还认为,这并非浮夸之辞,因为任何浮夸之辞或出于政治、经济、技术或其它目的语言技巧都无法将其掩盖。这是一种事关整个生态圈的实质性现实,是人们必须面对并努力改善的现实。[1](P115)生态批评家将维护生态圈健康视为自身作为人类一分子与文学研究者的根本责任,从而将文学批评与生态关注相结合,把批评实践的重心位移于经岁月淘洗过的经典文本中“自然”形象的重审和重评,并通过寻找“自然”的缺席,揭露人们对自然的熟视无睹和肆意攻掠,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怜悯和同情、理解和尊重,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通过恢复面向自然的写实文学传统,重新发现、重新评价作家及其作品,追踪文本结构、意义与阐释符码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努力提升整个人类的生态责任感。 生态批评命定与“人类中心主义”无缘,其文学生态构想肇始于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有机整体主义的革命性转向,理论依据即自然界的有机性、整体性与综合性的生态哲学观。它在与人类霸权主义力量较量和博弈中,力主文学文本在处理人同自然界关系时,尊重自然界的价值与权利,把自然看作是人类生存于其中并与之血肉相联的自然,无论人的能力怎样发展,人仍然是自然界整体的一部分。鲁克特说,所有这些好像与文学的创造、阅读、教学与写作相距遥远,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此我要诉诸生态学的首要法则:万事万物都相互关联。这条法则对所有生态学家与生态构想来说是通用的”。[1](P107)尝试探索生态智慧的先行者,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又将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观点“生态平等”定位在“原则上的生物圈平等主义,亦即生物圈中的所有事物都拥有的生存和繁荣的平等权利”。[2](P49)他通过深入到价值论与社会层面,开展了对生态问题的深层追问,坚信人与自然万物生死与共,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共生亲和关系,提出了“生态自我”、“生态平等”与“生态共生”等生态智慧。海德格尔则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平等游戏,由遮蔽走向澄明之境,去实现人的“诗意地栖居”。这些主张使一度消隐不彰的思考路向清晰了,有机整体主义颠覆了“人类中心论”的绝对性和唯一性,彻底剥夺了“主客二分”的知识权力,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多元共存、相互关联,又能动影响整体。更为重要的是,生态批评的生态平等观,不仅超越了物质利益,还从人类与自然持续美好发展的高度来界定两者关系,其“生态平等”,不是人与万物的绝对平等,而是人与万物的相对平等,也即生态共同体或曰“生态链”中的平等。因为生态世界是无数生命主体的家,各种生命主体拥有平等品格和自己的言说方式。正是有了各种生命的存在,文学才会有表现的对象,才会有最原始的创造者,失去了众多生命主体的互生和共生,文学就不可能诞生。 至此,人类的迷途知返使当代生态批评抵达生态文明反思的源头,那些西方文学传统中反复出现、积淀着民族经验、反映出社会文化心理的自然原型成了批评的重要研究对象,并试图发掘符合生态思考的新田园观。美国生态批评家切瑞尔·格罗费尔蒂告诉世人,这些反映西方文化心理积淀的自然原型,其中就包括伊甸园、阿卡狄亚、处女地与荒野等形象。劳伦斯·布依尔也竭力在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双重背景中考察蕴含生态意识的田园观的思想价值,将源远流长的田园思想作为未来重要的文学与文化的力量。阿尔杜·利奥波德则提出了著名的土地伦理观,这种蕴含生态整体意识的土地伦理观被生态批评家视为衡量新田园观的试金石。随着不断的思想清理和文学生态构想的深度拓展,生态批评完全进入生态有机整体主义和深层生态批评的话语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