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41(2009)01-0006-13 在当代美学的格局中,文艺美学理应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发挥更具主流意义的功用。在中国美学理论框架中,文艺美学成为异军突起的分支,在很大程度上使世界美学格局呈现出重要的变化,而且令当代美学有了一个在学理上提升的坚实基础。如果说“日常生活审美化”这类颇具浓厚文化研究性质的论题,是对美学学理的解构,那么,文艺美学则使美学在艺术的沃土中不断长高。而传媒艺术与文学的姻媾,是文艺美学向前推进的主要动力。 美学的泛化与浅化,是当今时代触处可见的现象与趋势。当代的日常生活与审美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以至于艺术的色彩和审美的标签似乎无处不在。消费社会的五光十色,更加增添了“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当代美学一个强势观念的力度,似乎人们也都因之而成为“审美”的专家。且看费瑟斯通所描述的情形:“在这个审美化的商品世界中,百货商场、有轨电车、火车、街道、林立的建筑物及所有陈列的商品,还有那些穿梭于这些空间中的熙攘人群,都唤起了人们如今半数已被遗忘的梦想,有如来往人群的好奇与记忆,经常受到来自于背景分离的、变化的景象所刺激,并通过解读那些物品外表所散发的气息,产生了某些神秘的联想。就这样,大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具有了审美的意义。”[1](p.34)这种现象的确给消费社会环境中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普泛的审美色彩,也使日常生活和审美的界限越加模糊。对于当代美学来说,这当然应该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但这种现象也恰恰导致了审美的泛化和浅化。审美对于一般人来说,更多的是休闲、娱乐和时尚;对于商人而言,成为利润的工具或营销的策略。审美流于表面化和缺少意义,正是当代的“审美”通病。德国著名美学家韦尔施表示了这种忧虑:“在表面的审美化中,一统天下的是最肤浅的审美价值:不计目的的快感、娱乐和享受。这一生气勃勃的潮流,在今天远远超越了日常个别事物的审美掩盖,超越了事物时尚化和满载着经验的生活环境。它与日俱增地支配着我们的文化总体形式。经验和娱乐近年来成了文化的指南。一个日益扩张的节庆文化和娱乐,侍奉着一个休闲和经验的社会。审美化的一些太为突兀的分支,以及现实赤裸裸的化妆打扮固然可以博得一笑,但是触及作为总体的文化,它可不再是好笑的事情。”[2](p.6)韦尔施所指出的这种趋势,对于美学的学理研究来说,同样不是什么好事情!如果以“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代表这种趋势的总体概念,固然可以概括当代在消费文化和后现代语境下的较为普遍的审美状况,相关的讨论,在学术界成为焦点话题,然而,却很难说对于美学理论本身有怎样的长进或发展;反倒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起着解构的作用。 美学当然不止于“日常生活审美化”,我们也不应该给年轻学子留下这样的印象:经典美学的大厦业已坍塌,“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了当代美学的理论主流。这是一种误导。对于当代美学而言,传统的美学理论很难对当代的审美经验(尤其是大众传媒给人们带来的新的审美经验)做出更为令人信服的解释,但这不意味着美学理论的断裂和枯竭。五光十色却又是浮光掠影的“审美”现实本身,所产生的大半是娱乐的快感和利润的快感,又有几人能对此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学理的建构? 在笔者看来,美学理论当然不能停留在传统美学的命题上,必须突破现有的框架,但又须是对传统美学的延伸,对于当代审美经验的科学诠释,对于当代社会的审美价值观念的深度引领。美学学理的发展还是应该以当代艺术为主要切入点。尽管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生活和艺术相互渗入,但笔者认为,它们仍然是不可混淆的。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生长基础,无论是以往,还是现在,都是美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而发展文艺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学突破的重要途径所在。中国的美学学者近年来对于文艺美学所作出的理论建树,对于美学的学理提升所做出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无须在此深论。笔者以为,深化文艺美学的研究,无论是对文艺学还是对美学来说,都是最为可行的出路。 传统的美学理论之所以对当代的审美现实难以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的艺术形态与传统的艺术形态有了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带来的是人们的审美经验的深刻变化。面对不同的审美对象,是会产生不同的审美经验的,而对审美经验,笔者并不主张在很肤浅、很表层的意义上来指称它,这意味着审美经验的消解,詹姆逊的论述揭示了这种情形:“在一个如此多地由视觉和我们自己的影像所主宰的文化中,审美经验的概念既太少又太多:因为从那个意义上说,审美经验随处即是,并且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与日常生活中。便正是这种文化的扩散(在更大,更宏伟的意义上说)使个人艺术作品的观念成为问题,也使审美判断的前提变得不甚恰当。”[3](p.98)所谓“太多”,是说现在到处都是肤浅的、似是而非的“审美”;而所谓“太少”,则是说真正的、有独特意蕴的审美经验,是颇为缺乏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普遍存在,与目前的到处可见的图像充斥是有直接关系的。作为大众传媒的图像,有很多是具有艺术性质的,也有很多是非艺术性质的。这里,对于大众传媒中的艺术分析,其情形恐怕并不是单纯的、明晰的,而是复杂的、复合的。笔者更倾向于以一种艺术的立场来认识大众传媒。在大众传媒中,有很多的艺术类型,当然还有很多是非艺术的东西,或者说是与日常生活难以剥离的东西。但是,分析大众传媒的艺术品性,将其作为当代美学学理建构的研究资源,不失为美学发展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