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未来的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 顾明远

原文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编者按:本文系顾明远教授于今年4月国家教委“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纪念成立十周年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学术报告会”上的发言,现予发表。)

      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向我的同行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十年来你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我国教育发展战略,为国家宏观教育决策服务,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与国际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你们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扎扎实实的学风,堪称教育界的楷模。我祝愿你们在今后的十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今天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将在21世纪走入社会,为未来社会服务。因此教育需要有预见性、超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我国的变化更是剧烈。我国正在经历两个转变,一是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由劳动密集型经济向知识密集型经济转变。无论是国际形势的变化还是我国经济的转型都对教育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教育如何适应形势发展变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日夜思索的问题。我想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教育除了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外,一定会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所谓民族文化传统,是指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凝固性,同时它又具有变异性和创造性。在伟大变革的时代,它一方面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吸收各种异质文化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文化;同时也会因为要保持旧文化的特质而阻碍新文化的创建。教育在民族文化传统的传递、选择、发现、创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时教育又常常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众多学者都承认,文化包涵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则教育同样包涵这三个层面。文化传统影响教育最深的,也是最不容易变革的是观念形态。比如说,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制度上已经废除了90年,但是与科举制度相伴随的教育思想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思想至今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仍然残存下来。这说明,教育观念的改变要比教育制度的改变困难得多。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就必须具有未来的眼光。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成为极其重要的问题。首先要建立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功能在哪里?通常我们讲,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教育既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又具有促进人(个体)发展的功能。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如果简单地只强调教育为促进社会发展服务,甚至于理解为当前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就必然会忽视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就会陷于功利主义的泥坑。为什么邓小平提出的应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长期得不到落实,就因为某些领导人看不到社会的发展需要全体人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看不到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要促进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就要建立一个全时空的大教育观念。所谓全时空的大教育观,就是说,在时间上教育要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一切学习机会;在空间上,教育不仅是指学校教育,而且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这就要建立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教育是学习社会的反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及其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一生的需要。生产的变革必然要伴随着工人的流动。这个时候如果不再学习,不再接受新的培训,就会被企业所淘汰,在社会上就不能找到新的工作。这种现象在我国已经出现,下岗职工只有进行再培训,才能再就业,否则只能留在失业大军中。这里还只是从生产变革和个体生存的角度来讲。至于个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更需要时时学习,不断地接受教育。终身教育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继续教育结合。要把学校教育纳入到终身教育体系,这里面有几层涵义。

      第一,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传授一些现存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在他们走出校门以后也能自己去获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这就是说学校教育要考虑到学生毕业以后的学习。

      第二,要建立一个多样化的而又互相贯通的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结构的多样性不能变成多轨性,互不相通,堵住学生持续发展的出路。例如,我国在中等教育阶段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流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和学生升学的要求,就应该同时考虑如何为职业高中毕业生将来继续学习提供教育机会的问题。

      第三,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上的公共教育机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群众文化设施,建立社区教育体系。

      教育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可以预料,未来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是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无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社会的竞争都需要有创造性的人才。创造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克服目前教育中的划一性、封闭性,尊重学生个人,发展个性,培养自我责任意识的观点。发展个性并非放任自流,自由无序,而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脑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对人及其成长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人受遗传基因的影响,人的先天素质有多种差异;人出生后即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一定的环境(包括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个性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接受的影响也会不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根据不同的个体施以不同的教育,才能使他们潜在的能力(智力和体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社会需要各种各样人才。同时社会上的激烈竞争也需要培养具有个性的,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