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化已经构成了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然而,潮起潮落的原因却极其复杂。从国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来看,民主政治究竟是特定社会结构(如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还是人的自由行动(如制度设计与宪政工程)的结果,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在方法论上,这就是现代社会科学的“行动—结构难题”(Agent-structure problem)所要厘清的内容。从后发现代化国家民主化的普遍经验来看,政治精英的民主意识、民主知识、民主化愿景、民主化战略不仅是民主发生的原因,而且是民主化成功的重要前提。任何民主的实现都不可能单靠社会条件的发育——虽然一定的社会条件的确是需要的,正如“李普塞假说”所揭示的那样——而且也要依靠相应的制度体系的构建,因此民主化过程中的制度设计与宪政工程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民主政治的诸多制度中,选举制度的设计与安排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有学者所说的:“选举制度是一把要打开许多扇门的钥匙,当这些门打开后,就会进入一个累积变化的过程。”①而要掌握选举制度这把钥匙,首先要弄清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选择什么具体的选举方式及其对民主制度会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对选举过程如何进行战略管理以期实现民主进程的有序化。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揭示选举与民主的内在逻辑,并考察有关制度设计的宪政工程学的若干内容。 一、民主、选举与制度设计 在政治思想的历史长河中,民主究竟意味着某种大众化的权力(如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的统治、自治等),还是为达成政治决定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如通过选举竞争领导权),两者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冲突。前者代表了古典民主理论的传统,也称作共和主义民主;后者则体现为现代的代议民主制,也称为自由主义民主。作为国家治理的一种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民主的理论和实践由共和主义转为自由主义,由直接民主制转变为代议民主制,构成了“现代性的伟大发现”。② 代议制作为当代民主的主流形态,其基本问题是怎么产生代表,这成为攸关民主质量的核心环节。从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文明建设的经验来看,代表产生的基本途径是选举。如果把民主视为一项工程的话,选举就成了此项工程建设的前提和构架。对此,熊彼特(J.Schumpeter)首先作出了独到的分析。他认为,在民主的古典理论中,假设人民对每一个问题都持有明确而合理的主张,那时的所谓民主政体是指人民以挑选能保证他们的意见得以贯彻的“代表”来实现他们的主张,“这样,选举代表对民主制度的最初目标而言是第二位的,最初目标是把决定政治问题的权力授予全体选民。假如我们把这两个要素的作用颠倒过来,把选民决定政治问题放在第二位,把选举做出政治决定的人作为最初目标。换言之,我们现在采取这样的观点,即人民的任务是产生政府,或产生用以建立全国执行委员会或政府的一种中介体。只要存在着选举产生政治领导人的程序,只要每隔一段时期公民可以选择或罢免统治者,民主就是充分的和完善的。”③他给民主下了个颇具影响的定义:民主方法就是那种为了做出政治决定而实行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选票取得做出决定的权力。④此后,亨廷顿、达尔、林兹、李普塞等人都以此作为民主研究的基础。按照拉里·戴尔蒙德的观点,选举是“民主的底线”。⑤而罗伯特·帕斯特则分析了民主化过程中选举管理的好坏对民主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影响。 可见,选举是民主工程绕不开的结构性基础,“不能避开选举来谈民主”已成国际社会的共识。此外,选举也是可以对民主理论进行丰富而严格论证的领域。⑥在这个领域里,宏观理论和微观证据之间距离最小。国外对选举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早在1949年牛津大学的弗兰克·哈迪就率先创造了“选举学”(psephology),如今,选举学涵盖了法律结构、选举制度、个人行为、候选人选择、政党与舆论媒介的竞选活动、民意测验、选举结果的统计分析以及选举地理学等重要命题,已成为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显学。相形之下,国内对选举的研究比较少,特别是在选举的制度设计与管理对于民主制度不同形式的影响及其因果关系方面缺乏应有的分析。 选举制度和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问题,特别是通过选举的制度设计来达成特定的民主体制和形式,是政治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定的民主制度既是特定历史和文化条件的结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来进行人为塑造。美国的宪政民主正是在那些建国之父们的精心构思和设计下创造出来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就是通过把原来的议会制改为半总统制,才克服了第四共和国议会民主的不稳定性;德国正是吸取了魏玛共和国的教训,改变了选举制度并设立了“5%条款”,才在战后形成了有序的议会民主制。国际著名的民主理论家萨托利曾呼吁政治学家们应该以“宪政工程学”(Constitutional Engineering)或“政治工程学”(Political Engineering)为途径积极参与政治制度的建设,通过对政治制度进行设计,使预想的特定的政治结果得以产生。他还认为,选举是政治制度设计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操作性工具,可以将之作为操控政治结果的一个重要变量。⑦这一观点现今已被学界广泛接受。李帕特曾指出,“选举制度已经被认为是影响政治系统特性的最为强大的工具”,“如果想改变某种类型民主的性质,选举制度可能是最恰当和有效的工具”;⑧昔斯科也认为,选举制度在对民主投票结果的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融合其他制度,还可以对政党性质以及民主的总体特性发挥较为深刻的影响。⑨诺里斯在其新近出版的著作中则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选举工程学”(Electoral Engineering)的概念并作了系统的研究,推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⑩ 无论是宪政工程学、选举工程学还是政治工程学,基本内涵都是一样的,即如何通过选举制度设计的工程来塑造和巩固民主。对于民主政治发展而言,人们并不是被动的和无能为力的,完全可以通过制度设计特别是选举制度的设计来促成某种特定民主形式的生成。就此而言,国际上的大量研究已经揭示出了其中一些内在逻辑和规律。本文选取这些研究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加以分析,即“迪韦尔热定律”及其修正、分裂社会民主化过程中的选举制度设计问题和民主化过程中的选举管理,并从中揭示出选举制度与选举管理对于民主形式和民主发展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