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的经验事实一再证明,由于人类智慧的有限性,决定了人们不可能型塑出完美无缺的事物。由于人类认识的逐步发展性,注定了今日被视为完美无缺的事物之不足在将来必然为人们所发现。具体地说,在那些已经走向民主化的国家,票决民主已被广为采用,在那些尚采用威权政体的国度,其亦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但票决民主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时常遭遇到诸如某些投票者的经济人属性、投票规则困境、投票选择的非真实性和不完全性、投票者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代表俘获与代表性不足等多重困境。这些困境既表明了票决民主的不尽善尽美性,也形成了维持其良好运转可能遭遇的某些挑战。只有审慎地对待这些困境并寻找排解困境的药方,我们才不会在追求民主的旅程中多走弯路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遗憾的是,在当今中国学界,不少学者对票决民主都存在着顶礼膜拜的倾向,简单地将其视为绝对好的东西,甚至有意无意地制造了票决民主的神话。本文的基本旨趣就是立足反思的理性,对票决民主所遭遇的困境做出尽可能深入和全面的解析,并初步探寻促使其有效运转起来的解困之道。 投票者的经济人属性与投票冷漠现象的产生 投票表决是票决民主的基本操作方法。遗憾的是,无论是公众直接投票还是由其代表来进行投票,不少投票者均具有经济人属性。存在着经济人属性的那部分投票者参与投票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二是追求其所在团体的利益。其中,个体利益是第一位的,当二者不可兼得时,首先满足的是个体利益。决定这部分投票者是否去投票的因素主要有亲自投票的重要性、投票成本、投票的长期利益等。① 具有经济人属性的投票者在投票前首先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倘若收益大于成本并且能够让投票者感到满足,那么投票者就会去收集相关信息,并耗费时间和精力去投票选择自己中意的方案或候选人,反之,则保持一种理性的无知状态。这部分投票者对预期收益进行计算时还会考虑自己那一票能起到决定作用的概率。总的来说,投票者所进行的成本收益计算可用如下模型② 表示: R=BP-C+D 其中,R:投票者通过投票所获得的收益。 B:不同备选方案或候选人给投票人带来的收益之差。 P:投票起决定作用的概率,投票人主观推测对投票结果产生影响的概率。 C:收集信息与投票的成本。 D:收集信息与投票行动产生的其他好处。 在权衡损益后,具有经济人属性的那部分投票者如果发现投票得不偿失,就会理性地选择不收集信息和随便地根据自己道听途说的信息或主观感觉来投票,甚至选择不投票,这样就出现投票冷漠现象。虽然说对所有人都做出自利的和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明显存在脱离现实的倾向,但经济人属性至少能反映部分投票者的投票动机。 前文的分析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公众或其代表进行投票时,都存在着经济人属性。事实上,当公众由其代表进行投票时,公众的意愿是通过公众代表来表达的。在这种情况下,公众代表在表达公众意愿时,更易于将个体利益作为第一位的考虑,其次才会顾及他所代表的公众的利益。假如公众代表是纯代理者,即“他由某一团体按照某种规则挑选出来,代表该团体对涉及该团体利益的若干集体行动做决策,但他并不对这种决策的结果负责,决策所带来的任何损失与收益均由该团体的成员承担”③,那么除了少数有很强烈的利他主义愿望与责任心的公众代表外,很多公众代表必然会因有权无责而对投票结果抱持着一种不甚关心甚至漠然的态度,投票冷漠现象就同样产生了。此时代议民主制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两类投票规则的弊病与票决民主的规则困境 票决民主的投票规则主要有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决定规则。所谓一致同意规则,是指某个备选方案或候选人必须是在所有投票者均投赞成票或至少没有一个投票者反对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通过的投票方式。而多数决定规则则要求,某个备选方案或候选人要获得通过,必须得到过半数或半数以上的某一比例(如2/3、65%)的投票者认可(赞同或至少不反对)。多数决定规则又可分为简单多数规则和比例制规则。简单多数规则要求投赞成票的人数超过投票者总人数的一半或投反对票的人少于一半,比例制规则强调以高于半数的某一比例如2/3、4/5等作为备选方案或候选人的取舍标准。 一致同意规则虽然更加公平,民主的程度更高,并且能够实现选择结果的帕雷托最优(对所选择出的供给方案做出的任何改动,都不可能做到在使投票者中的某些人受益的同时,又不会使至少一个参与者受损),但是由于公民或其代表的偏好存在差异,因而该规则往往需要多次协商和谈判,甚至根本无法通过任何决策方案。更进一步地看,从成本角度考虑,在投票选择过程中,投票者面临着两种性质迥异的成本:外部成本和决策成本。外部成本是在规则的选择中,由于其他人的行动而使单个参与者预期个人所需承担的成本,而决策成本则是单个参与者为了使集体决策得到所需的同意人数规模而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外部成本和决策成本之和为社会相互依赖成本。在票决民主运行过程中,一致同意规则给投票者带来的外部成本为零,但很高的决策成本导致社会因缺乏决策效率而出现损失。这种决策成本随着投票者人数的增多而迅速增加,因为随着人数的增加,针对备选方案所花费的讨价还价、修改和表决的时间、精力等成本将大大提高,而当成员偏好差别越大时越是如此。一致同意规则的缺陷还不止于此。该规则还可能导致投票者的策略性行为和敲诈行为。该规则实际上假定每个投票者都会真实地显示自己的偏好。在该规则下,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希望处境有所改善,改善总比不改善好,无论改善程度多么低。考虑到其他人也会这样想,投票者就可能为了得到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而出现策略性行为,即隐瞒自己的真实偏好,同时反对任何给他人带来的利益稍多而于己稍少的备选方案,这样就容易影响最终方案之形成。而之所以会出现敲诈行为,是因为每个投票者都有机会否决任何一个备选方案,所以任何一个投票者都可以敲诈那些想使某个方案获得通过的投票者,从而谋得某些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