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1-0218-03 目前,在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中,以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成为了占主导地位的学术流派,其历史语境主义方法被认为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一场革命,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什么斯金纳的研究方法产生了如此重要的影响,他的方法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作出了什么贡献?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历史语境主义研究方法产生的理论背景 对理解历史上的政治思想来说,从逻辑上看,只有两种维度:历史和哲学。相应地,就形成了两种可能的研究方法:历史语境主义和文本中心主义。前者注重政治思想史上某一特定文本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倾向于历史地理解政治思想。后者则注重历史上政治思想的连续性、独立性,不太强调历史、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对政治思想的限制和影响,倾向于对政治思想作无历史的解读。以语境为中心还是以文本为中心,本质上是强调语境的解释作用和效力,还是注重文本本身的解释能力。两者都致力于重新发掘政治思想文本的真实意图,但取向和侧重却迥异。由于立场的尖锐对立,持语境中心论的政治思想家与持文本中心论的政治思想家,基于范式分歧而展开了论战。这是斯金纳提出历史语境主义研究方法的理论背景。 长期以来,在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法是在哲学的抽象层面上来展开其研究,这以阿瑟·Q·洛夫乔伊和列奥·施特劳斯为代表。阿瑟·Q·洛夫乔伊是“观念史”的主要创始者,在其代表作《伟大的存在之链》中,他重点关注的是西方思想传统中那些基本的和经久不变的单元观念(Unit ideas)。洛夫乔伊所说的单元观念是指构成各种学说的基本单位,包括各种概念、范畴、假设,如政治思想史领域内的“自然权利”、“社会契约”、“权力分立”等。这些单元观念是人类思想的基本成分,是人类思想演进的关键环节,影响或者决定着人类思想的发展。观念史考察的就是各个单元观念出现、孕育、发展和组合进入各种思想系统的过程。观念本身似乎就获得了某种独立的生命力,只不过需要借助于思想家的思想母体,才能发育成熟。因而,观念史的研究对象是单元观念及承载这些单元观念的经典著作。 列奥·施特劳斯认为,历史主义是自相矛盾的,无法提供客观永恒的准则,因为“历史主义既已断定所有的人类思想,或者至少是所有合理的人类思想都是历史性的,它就承认了人类思想有能力获得某种普遍有效,并且不会受到任何将来的惊人事件影响的最为重要的洞见。……历史主义之兴旺发达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它没有保持连贯一致,而使自己摆脱了它自己给所有人类思想所下的诫命。”[1]人类思想本身并不受具体处境和条件的历史性的限制。人类根本处境的相似性和根本问题的持久性,使人类思想获得了超越具体历史视域的永恒性。基于这种立场,列奥·施特劳斯的研究方法就是以文本为中心,专注于经典文本,一是读解前人思想,二是在读解前人时发挥自己的“微言大义”。 对于阿瑟·Q·洛夫乔伊和列奥·施特劳斯哲学式的“理性重建”的研究方法,斯金纳进行了激烈的批评。斯金纳认为,如果政治思想的研究者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经典文本上,就会忽视政治思想的历史维度,不可能实现对政治思想的历史性理解。因此,斯金纳明确指出:“我对传统的‘拘泥书本’的方法感到不满意的一点是:虽然这种方法的倡导者往往自称是撰写政治理论史的,但他们却很少能提供给我们真正的历史。”[2]斯金纳认为,文本中心主义的研究方法在其理论预设中缔造了很多“神话”,产生了很多谬误。一是“学说的神话”,指的是捏造某种学说,把思想家统一于某种想象出来的主题之下的神话。首先是把思想家们偶然地、随意地提及的内容加工成为研究者所期待的某个主题的学说;其次是把这种学说作为观念的理想类型,以之为标准对政治思想家们的学说进行褒贬。“学说神话”的实质是研究者对作者意图妄作揣测,把自己的意图强加于文本之上。二是“融贯性的神话”,指的是研究者总是倾向于把经典文本视作一个融贯的整体,认为经典文本不可能存在和容纳任何实质性的内在矛盾。在研究经典文本遇到矛盾时,研究者并不去思考作者的思想是否融贯,而是想该如何解释文本表面的矛盾之处。施特劳斯就认为,经典文本中的矛盾和混乱之处往往隐藏着作者的深意,称职的研究者通过认真研读可以最终消解掉那些矛盾,显现作者的真义。三是“预见的神话”,指的是把研究者眼中政治思想史片段所具有的历史意义等同于那一片段本身所具有的意义。“预见的神话”是一种目的论式解释模式,研究者以在后的思想模式来解读和评判在先的思想片段,把自己所理解的文本意义强加于文本之上,从而忽视了文本本身的意义。其实,研究者既要探索前一种意义,又要确定后一种意义,不能将二者混同。 斯金纳的问题意识产生于对文本中心主义研究方法的批判之中。他认为,文本中心主义是一种非历史的研究方法,完全忽视了政治思想的历史维度,不可能全面地理解过往的政治思想。因此,斯金纳提出了跨文本的、语境论的研究取向,主张真正历史地理解过往的政治思想。 二、历史语境主义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历史语境主义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把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中心从经典文本转移到语境,解读文本是以语境为中心而不是以文本为中心。 观念史研究以经典文本为中心,注重思想的连续性,认为经典文本提供了超越时空的永恒智慧。对此,斯金纳认为,经典文本并不存在脱离语境的无时间限制的绝对真理。因此,研究政治思想必须从产生经典文本的社会和知识背景入手,将经典文本(text)放在其所处的语境(context)中来研究。斯金纳明确指出:“我认为,如果我们希望以合适的历史方法来写历史观念史的话,我们需要将我们所要研究的文本放在一种思想的语境和话语的框架中,以便于我们识别那些文本的作者在写作这些文本时想做什么,用较为流行的话说,我强调文本的言语行为并将之放在语境中来考察。我的意图当然不是去完成进入考察已经逝去久远的思想家的思想这样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我只是运用历史研究最为通常的技术去抓住概念,追溯他们的差异,恢复他们的信仰,以及尽可能地以思想家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他们。”[3]具体而言,不是去专门研究经典文本的作者,而是集中探讨经典文本,将经典文本视为对特定政治话语的贡献,把我们所要研究的文本还原到其当初赖以形成的具体的文化语境当中,主要关注文本作者所处时代的一般性话语,集中研究福柯所说的话语机制,进行一种纯粹的言说考古学。这样,研究重点就放在分析经典文本所处时代的政治语言上,把文本看作为在更宽广的政治话语中的基本内容。如果我们把握了作者言说的意涵和言说发表时的论争语境,那我们也就理解了言说,从而达致了对经典文本的历史性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