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自我教育过程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德显 华东师大教育系

原文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自我教育是相对于社会教育而言的。它是指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自我教育充分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自觉性,它标志着个人素质的高低。推动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是他自身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所谓现实自我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已具有的身心发展水平或特点;理想自我是指个体希望达到的身心发展水平或特点,也是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最终目标。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推动个体去否定、发展现实自我,努力促进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转化,并逐步实现理想自我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目前,关于自我教育过程这方面的系统论述并不多见,本文试图对此作以尝试性的探讨。

      笔者认为,自我教育从目标的确立到实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理想自我作为主体进行自我教育的最终目标需要经过无数个阶段的循环才能实现。这种循环并不是在原有水平上的简单重复,每一个循环的结束,一般都意味着一个具体的子目标的实现。无论自我教育过程多么复杂,它都遵循着行为过程的一般模式。自我教育过程的一般行为模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社会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在各方面真正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而在自我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既是教育者,同时又是被教育者,一个人必须承担两个角色。这就要求个体的自我必须分化成两部分,即主体我(简称主我)和客体我(简称客我)。所谓“主我”也就是主体自身活动与行为觉察者的我;“客我”则是被观察被认识到的自我的身心活动状况。我们常说:“我觉得我大有潜力”、“我意识到我缺乏交际能力”等等。在这些句子中,作为主语的“我”就是主我,即认识者、观察者、自觉者;句子里的宾语“我”就是指客我,即主体自觉到的自己的身心活动——主体当下的存在,这个存在是有限定的、受动的。

      自我教育过程中的主我首先要通过自身的对象化实现对客我的认识和评价,明确认识到客我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不足,以及客我的行为习惯、个性特征等,才能达到以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发展客我的目的。而客我与主我是自我的两个不同侧面,客我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主我的发展过程。自我分化为主我和客我是主体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现实条件。

      自我认识是指认识主体对其自身的反省和认识,即主我对客我的认识。自我认识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构成自我的一切方面,包括自我的机体及其活动状态,以及自我的地位力量、价值需求、权力、义务、责任等等都是自我认识的对象。

      与自我认识相伴随的是自我评价,即主体对自己的地位力量、身心状况等作出的自我检查和判断。主我对客我的认识和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1.通过别人的评价。每一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一员。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就像一面镜子,主体通过这面镜子,即从别人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2.通过自己与别人的比较。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并不是单线的运动过程,它是把自我与其他众多个体加以比照而形成的一种自我感知意识。

      3.通过自我反省、心理分析,达到自我认识和评价。其中包括对自己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以及对自己的性格特征、意态特点、情绪状态的总体把握和评价,并由此产生主体的自信心、自我优越感、自我平衡感。

      4.通过实践的结果形成主体的主我认识和评价。实践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物体,个体在实践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的中介,力图实现自己的愿望。这里可能会出现两个结果:其一是个体通过自己努力达到预期目标,这一结果将强化主体的自尊自主地位;其二是未达到预期目标,这样就促使主体对自己的能力、手段和方法进行全面反省,重新认识和评价自我,形成对自我的反省意识。

      实际上,主我实现对客我的认识和评价的四条途径是相互交叉重叠的。主我通过这几条途径,收集到客我的多方面材料,经过分析综合形成客我的总体概括形象,使主我得以直观自己的面貌,并对此作出比较、判定和鉴别,内省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的成熟度和可行性。

      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结果有两种。既可能由于主体掌握自己的多方面材料使这种认识和评价更公正、客观。也可能由于主体囿于自身的局限而使这种认识和评价带有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客观公正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使主体正确地反映自身的长处而激发起新的力量和热情,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而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不恰当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则使主体陷入更严重的盲目性。“人生的真谛确实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地认识自己。”[1]主体能否准确、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认识和评价,直接影响着自我教育过程的结果,自我认识和评价是主体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自我教育正是从这里开始的。[2]

      二、自我设定、自我激励

      自我设定是指目标及行动计划的自我设定。所谓目标是指某种客观对象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在这里是指个体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要达到或取得的具有一定价值标准的目的或结果。既包括总体目标,也包括为实现总体目标所设立的子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