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08)04-0108-06 基于CSSCI数据平台,通过对2005-2006年中国文学研究论文所标注的关键词进行归纳分析,可以从这一特定角度考察此间学术研究的主题、热点及趋势。事实证明,这种非常技术化的分析方法难免自身的缺陷,且仅仅是一种搁置内容和意义的形式分析,但是,为了超越个人经验和主观偏好的局限而趋向学术测评的客观性,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一、概述 2005-2006年间,CSSCI共收录中国文学研究方面的论文9464篇,它们所标引的关键词16384条。这就是我们考察此间中国文学研究的基本素材。如果将这些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排序,那么,从理论上说,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就是此间的学术热点;它们在这两年间的不同频率,以及同此前频率的比较,就是某一主题研究趋势的标志。但是,有些文章所列关键词的专指度较低,很难反映出具体内容,如“文学研究”、“文学艺术”、“学术研究”等;因此,尽管出现的频率较高,仍将不予列入。另一方面,考虑到有些关键词的所指相同,如“古代文学”、“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学”等,则将其合而为一。这样,一共整理出10篇次以上的关键词260个,合计出现8303篇次。 为了对这些关键词及其出现的篇次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我们必须首先将其分门别类,尽管这种分类只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的交叉在所难免。表1是2005-2006年间中国文学论文关键词的类别统计结果。 表1 2005-2006年中国文学论文关键词类别统计
由表1可知,2005-2006年间关键词标引篇次最多的依次为“专人研究”、“文体类别”、“文学史论”和“文学理论”四类,关键词数量合计185个,约占总数的71%;出现频率合计5367篇次,约占总数的65%,说明这四个方面是此间中国文学研究的主体,值得重点关注。其次是“专书研究”、“文化研究”和“思想背景”三大类别,关键词数量及其所标引的篇次也比较可观,同样值得进行分析。而“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和“比较与翻译”三个类别,尽管标引的篇次比较可观,但其关键词的数量太少,特别是“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二者的比例达到142∶1,意味着同一话题的过多重复,何况其关键词本身也大多是大而化之,专指度较低,讨论的意义不大。因此,在下文仅选择了前述七个类别的关键词作具体分析。由于作品是文学的核心,所以,我们就从讨论“专书研究”开始。 二、专书研究关键词分析 文学研究无视作品文本的存在这一弊端已为当下学术界所诟病。通过2005-2006年专书研究关键词的统计分析(见表2),我们可以发现此间中国文学研究最关注的是哪些文学作品或理论著作。 表2 2005-2006年中国文学专书研究关键词统计
由表2可知,此间最受关注的文学作品是《红楼梦》。如果将涉及《红楼梦》的“贾宝玉”、“林黛玉”和“秦学”(秦可卿之学)三个关键词计算在内,合计达到359篇次,超过总篇次的61%,其“显学”的地位十分清楚。除《红楼梦》之外,另外三部古典文学名著也都榜上有名。而文学理论方面的《文心雕龙》、现代文学方面的《鲁迅全集》等广受关注似乎都在意料之中。这同2000-2004年间的状况(参见苏新宁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第八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无甚差别,说明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 三、专人研究关键词分析 专人研究同专书研究相比,具有很大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学术界的注意力转移到现代和当下,在入选的53位作家中有30余位属于近现代作家,余华、莫言等当下作家也成为学术关注热点(见表3)。 表3 2005-2006年中国文学专人研究关键词统计
由表3可知,鲁迅仍然是此间学术研究的最热点,标引篇数高居榜首且遥遥领先。其次,胡适、沈从文和周作人等以往由于政治原因而被曲解、被冷落的作家受到特别关注,继续保持着2000-2004年间的研究热度。诸如此类的胡风、丁玲、林语堂、梁实秋等作家,也广受关注,这说明学术界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反思远未降温。刘心武受到关注可能和他此间的《红楼梦》研究有关。其他榜上有名的新时期作家主要缘自他们的创作本身。在古代文学方面,最受关注的还是诗人和唐宋大家。在理论批评方面,刘勰之外则有金圣叹受到青睐,这显然与其独特的评点方法有关。巴赫金作为唯一的国外学者出现10篇次,说明他的学说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孔子和庄子的同时出现则标明当下中国文学研究所参照的两大主要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