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价值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亚敏,袁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体现了马克思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活动性质的新认识,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马克思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和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辩证关系作了具体的辨析和阐发。本文认为,根据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面对当代文学生产范式的深刻变化,需正视艺术生产的商品性质,发挥艺术消费对艺术生产的制约和推动作用,把握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探索和实现文化产业中精神品格和市场需求的协调发展。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8 年 09 期

字号:

      在当代中国,市场机制逐步进入文化领域,艺术的商品性日益凸现。面对当今文学生产范式的深刻变化,如何看待艺术生产的商品性,如何把握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重温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理论,对于理解和认识作为“艺术生产”的文学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境遇有着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是马克思在研究文学艺术与物质生产关系的问题时提出来的,体现了他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活动性质的新认识。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到《资本论》第四卷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断丰富和深化“艺术生产”的理论。

      (一)“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共产主义”这一部分中,马克思首次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以往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表现,也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现实。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①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艺术生产”这一概念,是在1857年写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②。在19世纪60年代撰写的《资本论》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对艺术生产理论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多次提到“艺术生产”,但这一概念在他们不同的著述中其内涵不尽相同。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两个艺术生产的概念(即“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我们将其大致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前者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的精神生产的一种,后者特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时期“直接同资本交换的”生产性劳动。

      广义的艺术生产指与物质生产相对的精神生产的一种。它既有作为一般生产的普遍性,“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又有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使得人类原始的艺术活动成为由艺术家专门从事的活动,使得艺术品成为专门的精神消费品”,因此艺术活动已经作为独立的精神生产部门被纳入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大系统之中。作为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广义的艺术生产不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为目的,而是作家艺术家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精神作品。它属于马克思曾指出的“一定社会形态下自由的精神生产”③,即艺术创作主体在进行艺术生产活动时必须享有充分的自由。狭义的艺术生产特指在资本主义时期,作家艺术家“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艺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艺术品具有商品的属性。换言之,只有产品进入资本运作过程中,作家的劳动才是艺术生产。

      特定历史时期是理解狭义的艺术生产的出发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开篇特别指出,“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我们指的是某个一定的历史时代,例如,是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④在《资本论》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在探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时对狭义的艺术生产的本质做了界定。他认为,亚当·斯密“巨大的科学功绩之一就在于,他下了生产劳动是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这样一个定义,也就是说,他根据这样一种交换来给生产劳动下定义,只有通过这种交换,劳动的生产条件和一般价值即货币或商品,才转化为资本(而劳动则转化为科学意义上的雇佣劳动)”⑤。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作家所以是生产劳动者,并不是因为他生产出观念,而是因为他使出版他的著作的书商发财,也就是说,只有在他作为某一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的时候,他才是生产的。”⑥在该书的附录部分,马克思还以密尔顿创作《失乐园》和为书商提供工厂式劳动的作家为例,再次强调了生产劳动的本质属性:作为非生产劳动者的密尔顿的创作活动是“他的天性的能动表现”;而在书商指示下编写书籍的无产者作家,“因为他的产品从一开始就从属于资本,只是为了增加资本的价值才完成的”,他就是生产劳动者,因为他“生产资本”。⑦

      (二)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辩证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中,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是关键性命题之一,它揭示了艺术生产活动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规律。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之间具有“直接的同一性”⑧,“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⑨尽管在文中马克思没有直接论及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问题,但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生产,关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理论显然适用于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一方面,艺术家在艺术生产过程中支出和消耗了精神劳动和创造能力,实现着“生产者物化”,并“在欣赏着自己的创造成果,在自己的作品中发现自己人格的复现,从而获得审美的自由愉快”;另一方面,读者通过阅读艺术作品这种精神消费形式把艺术家所创造的作品“人化”,“使之从物化状态再回复到心灵和精神”。⑩当然,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生产与读者的消费生产是不同的,“生产同消费合一和消费同生产合一的这种直接统一,并不排斥它们直接是两个东西。”(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