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08)06-0020-05 根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从2007年秋起,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是继中央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之后,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所采取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师范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新时期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刻认识、深入贯彻《办法》精神,整体构建师范生免费教育长效机制,精心设计免费师范教育制度,积极跟进配套政策,努力推动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这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现实迫切性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研究起草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并经5月9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从2007年秋季开始,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这是政府尊师重教、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示范性举措,明确体现了国家在尊师重教、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都是与教育分不开的,决定国家前途的根本在教育,根基在教师。只有重视发展教育,只有在社会上形成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我国才有可能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体现了教师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和造就各类人才,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具备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已有50%以上的适龄青少年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22%的适龄青年进入高等学校,全国各类学校近100万所,在校生逾3亿人,办好如此巨大规模的教育,教师是关键。然而,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还远远满足不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学校,大多数学校师生比都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不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西部农村地区教师缺岗非常严重。截至2006年底,我国普通中小学在职教师有1043.8万人,但教师队伍面临一些结构性矛盾,整体素质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基础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据2006年3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报道:“2005年我国中小学代课教师约44.8万人,分布在农村公办中小学的约30万人”。2006年初,四川有农村代课教师3万多人,而有的贫困、偏远县,如广安市邻水县各村代课教师高达40%。广大贫困、边远、条件艰苦的农村,急需补充合格的教师。同时,现在社会上不尊重教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教师的指责也比较多,使得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当教师似乎不那么光彩了。这自然就影响到很多优秀青年不愿意报考师范类专业,不愿意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无疑会在社会上起到尊师重教的示范效应。 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有助于促使全社会进一步看到培养教师的极端重要性,有助于把最具备教师素质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师范院校来,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是继中央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的又一重大举措。国家在教师的培养上提供优厚条件,让师范生在读书期间免学费、免住宿费、领取生活补助费,目的在于让师范生更好更快地成才,为当好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师范生毕业后将根据国家的需要到最能发挥他们作用的中小学去任教,必将大大缓解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紧缺之忧。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已超过2000万人,就业市场压力很大。在此情况下,国家免费培养师范生,说明教师岗位人才紧缺,这必将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多招收一些师范生,既可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又可有效补充教师来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有利于推动师范院校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近年来,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取得积极进展,但也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的挑战。师范院校不断撤并、升格,很多师范院校在合并过程中消失,有实力的师范大学纷纷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脱掉“师范”帽子。我国培养初中教师的师专和培养小学教师的中师数量急剧下降,据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到2005年,我国师范专科学校由140所减少到58所(其中新建17所),中等师范学校由815所减少到228所(含幼师62所)。而高师本科院校却由87所增至96所。师范院校在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过程中,盲目追求“综合化”,积极拓展非师范专业,淡化或削弱原有的教师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教师教育被边缘化,师范生生源明显下降,教师专业吸引力降低,教师队伍的结构性资源短缺矛盾十分突出。温家宝总理2008年2月4日在视察东北师范大学时说,教育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大事,神圣而光荣。这些年我们加大了教育投入,让孩子们都上得起学,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下一个目标是让孩子们上好学,这就需要大批优秀教师。如果不重视师范教育,教育发展就缺乏坚实的基础,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这是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现实需要,也是当务之急。 二、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历史沿革 我国的师范教育创始于1897年清光绪23年盛宣怀在上海设立的南洋公学师范院,经历了清末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大的发展时期。我国师范教育早期学习日本模式,以定向培养为主,后来学习美国模式,注重多元的一体化模式,即多种院校培养师资,但坚持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进行,不设专门的在职教师进修机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向前苏联学习,建立起定向型双轨制的师范教育体系,即由专门师范教育机构定向培养教师,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双轨并行、互不相通。师范教育双轨制是新中国五十多年来最大的特点之一。1998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从政策上确定允许综合性大学培养教师,中国师范教育自建国以来建立起来的单一定向型体系被打破,呈现出新的走向:由单一的师范院校定向培养转向多类型院校培养,从正规院校培养转向学校培养与社会培训相结合,从学校培养转向正规培养与国家认证相结合;从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分别实施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再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养一体化。我国师范教育的基本经验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师范教育公立,师范生享受公费,有任教年限规定;二是师范教育独立设置;三是重视乡村师范教育;四是重视女子师范教育;五是重视师范生的品德修养和师范专业技能培训;六是实行师范区制,发挥师范教育的骨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