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298(2008)01-0057-06 马克斯·舍勒(Max·Schere,1874-1928)是德国现代哲学家的杰出代表,价值情感现象学理论的重要创始人。舍勒把现象学视为研究人和世界的恰当态度。①[1]46舍勒的理论研究视角从经验的财富世界转向先天的情感——价值世界。为了应对现代性以来的道德危机和精神危机,舍勒力图把道德生活建立在人的活生生的情感体验之上,使之重新获得活力,为现代人寻找道德生活的根据和准则。爱与同情就是舍勒一直关注的主题,其研究成果为重新理解学校德育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开辟了新的视域。 一、扭曲的心灵 ——现代人的道德生活困境 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也逐步动摇了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及其所奠定的价值秩序,进而影响着人们实存的心态与样式。舍勒关注的问题:现代人对各种价值等级的虚假的偏好已经深入到灵魂当中,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价值等级秩序——即爱的秩序已经在社会情感的社会判断中变得模糊不清了。 1.价值的颠覆 人为了自身的目的开始了对自然和社会的控制,这正是科学技术支配下的人的世界观。人与世界的对立关系说明人的实用价值开始凌驾于奠基性的生活价值之上,即有用价值成为终极价值,生命价值隶属于有用价值。舍勒用“价值的颠覆”来概括现代人们生活的深刻变化。 舍勒指出:“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中,人之物、生命之机器、人想控制因而竭力用力学解释的自然,都变成了随心所欲地操纵人的主人;‘物’日益聪明、强劲、美好、伟大,创造出物的人日益渺小、无关紧要,日益成为人自身机器中的一个齿轮。”[2]表面上看,人是创造知识、制造和使用技术的主体,实质上,人仅仅具有为自己所制造的工具服务的职能和属性。人自身的生命价值已经被物化了。人从此被降格为功能化的实存物,人的存在也被客观化了,人的精神本质也就此丧失了,即人作为精神与肉体的统一性不存在了。 在人的生存方式不断被物化的过程中,人本来所具有的价值体验的生命力也表现为追求消费的快乐与感官的满足。现代人所偏爱的价值是获取物的才智、技巧与力量,而不是自己的精神品质。在这一价值序列的转换中,人的实存样态丧失了精神的内核,道德的形而上的基础被抽空了。 2.“心”的失序 在价值秩序颠覆的社会生活中,现代人不愿从舍勒的视角观看自己扭曲的心灵,而且还自欺欺人地相信,上述那些反常的价值感受和体验是正常的,这正说明“心的紊乱”。舍勒认为,现代精神的特征就是,对物质财富的“无限贪婪”。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现代人的“心”的失序,即过分注重较低的价值等级所带来的感官快乐。[3]46这种伦理秩序和道德追求的毁灭性颠覆,使人的生命价值失去了存在的终极根据。在价值错位的日常生活中,现代人的个体的道德力量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的,人心的失序就像杂草一样在无休止的竞争之路上蔓延;与之相伴的还有人们对价值的情感的漠视。 由于人心的失序,现代人无法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道德也失去了生活目的的奠基。道德仅仅是满足自己利益的工具而已,是现代人生活中一种“伪饰品”。其实,“决定某个社会道德趋势的基本手段,不是权威人士提出的那种笼统的算计性忠告,而是深沉的个体道德力量(即心的秩序)方向。”[3]168 舍勒认为,现代人所犯的时代错误是,将整个情感生命视为人的喑哑的主观的事实性,普遍草率地对待感情事物和爱与恨的事物,对事物和生命的一切深度缺乏认真的态度。相反,现代人对那些可以通过智力在技术上掌握的事物过分认真,孜孜以求。[4]758现代人不再将整个情感生命视为一种富有意义的符号语,而是将其视为完全盲目的事件。 现代性的根本问题是共同体精神的破碎。针对现代人的价值“偏向”和人“心”失序的问题,舍勒采用现象学的方法深刻审视了现代伦理意识结构的转变,批判了近代思想对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正当性论证的谬误。舍勒尤其关注现代人心的失序问题。他认为,爱的秩序,即心的“理性”有它自己的逻辑,情感感受一定不能成为理性和理性行为的传统特权的牺牲品。[3]192-193舍勒对情感的独特理解开启了我们思考人类道德问题的新路径。 二、爱与同情 ——人类道德生活的奠基 自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观点以来,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就是崇尚理性而贬低情感。舍勒批判了上述传统观点,指出惟有情感才是引导我们道德行为的唯一指南,他还通过对人的非逻辑(情感)层面的现象学展示来强调人类之爱。舍勒从根本上将人构想为爱的存在,否认所有先前的关于人的定义,认为那些定义没有在根本的非逻辑力量中来理解人。我们主要从爱与同情两个方面来理解舍勒的思想。 (一)人是爱的存在②[5]46 舍勒认为,“在人是思之在者或意愿之在者之前,他就已是爱之在者,人的爱之丰盈、层级、差异和力理限定了他的可能的精神和他与宇宙的可能的交织度的丰盈、作用方式和力量。”[4]751“爱”在人的存在中起着根本性的奠基作用,“爱”是人认识世界并做出意志行动的前提。换言之,人首先是通过爱或者说在爱中与世界发生着交往关系。 1.爱优先于认识 舍勒明确地把爱作为认识的基础,并为他的论点找到强有力的支持者。一是歌德关于爱的思想,即人只能认识自己所爱的,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另一观点出自帕斯卡尔,他提出一条定律:爱即理性。其深刻含义是:对象首先出现在爱的过程之中,然后感知才描摹它们,理性随后对它们作出判断。[4]77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