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其实践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旨在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内在精神在于使受教育者在适当的教育引导下,成为具有主体性、创造性和建设性的独立自主个体。主体性教育是以对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的认识为前提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是具有主体性特征的教育客体。近年来,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从不同方面开展了主体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尽管在实践层面实施主体性教育会由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要求的不同而在方法上有很大的变化,但也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①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留给学生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尊重学生的选择;③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尽量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④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非确定性知识纳入到教学视野中,适当减少确定性知识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培养学生获得非确定性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摘自《天中学刊》(驻马店),2008.1.120~1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