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政党体制探源

——以新加坡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苗成斌,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党群处处长。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内容提要:

认识新加坡政党体制的架构和特点,应该从党际关系、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党社关系和党與关系五个方面来分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我们以新的视野研究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执政规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09 期

字号:

      一、多元制衡——新加坡政党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新加坡政党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殊国情和历史原因。

      在危难中起步。新加坡政党的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是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一种挑战。人民行动党成立于1954年,出于壮大力量的考虑,该党秘书长李光耀主动与控制4万多人的工会左翼运动领导人联合,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1955年人民行动党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立法议会竞选中获得3个席位。在1959年5月举行的自治邦第一次大选中,行动党获得51个席位中的43个,从而以绝对优势上台执政,李光耀出任新加坡自治政府的第一任总理。从此,人民行动党在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国际背景和历史背景下担负起国家独立和人民富强的历史使命。

      在分裂中抢势。早在人民行动党创立时,党内就存在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是以李光耀为代表的社会民主势力的温和派,一派是以林清祥为代表的极端主义激进派。从1954年时1959年,在人民行动党内部,两派相互猜忌,并千方百计防止对方势力的扩大。至1961年党内两派公开分道扬镳,7月21日李光耀向国会提出了对其政府的信任动议,经过一夜的辩论,政府赢得27名立法会议员的支持,另有13名立法会议员弃权,并退出人民行动党,成立了社会主义阵线。1963年新加坡大选,是行动党与社会主义阵线之间历史上最严酷、最困难的一次搏斗。行动党通过逮捕社会主义阵线领导人,解散它所领导的工会和群众组织,使该阵线的力量急剧下降。在1963年9月的大选中,人民行动党赢得51个议席中的37个,获得全民支持率的46.9%,社会主义阵线获得13个席位,占全民支持率的33.3%。行动党的这次选举胜利,是新加坡政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人民行动党终于成为新加坡政治的主导力量,而社会主义阵线则开始走向衰落。在1968年的大选中,由于社会主义阵线抵制并退出选举,行动党得票率高达84.4%。至此,新加坡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开始形成。

      在挑战中壮大。上世纪80年代,人民行动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先是在1981年11月安顺区补选中,工人党领袖战胜行动党候选人进入国会,打破了行动党长期以来“一统国会”的局面。继而在1984年大选中,民主党人成为第二位进入国会的反对党议员。到1991年大选时,反对党共获得了4个席位,行动党得票率也下降至执政23年来的最低点61%。这说明有近40%的选民对人民行动党投了反对票。为扭转不利形势,行动党更加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维护廉洁体制,强化执政党与人民的联系,运用政权的力量限制反对党势力的发展,坚持和改善行动党领导的同时,谨慎引入均衡机制。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首次举行总统直接选举。它标志着新加坡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向着精英与制度并重、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国家元首分权的方向发展。这些有效措施,一方面增强了行动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有效地抑制了反对党势力的发展,巩固了政治地位。

      从新加坡政治制度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人民行动党的一党独大地位,既是新加坡特殊国情的产物,也是与行动党自身发展及运用政府力量有意培植和规制分不开的。同时,反对党的合法存在与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人民行动党的危机意识。新加坡一党为主的政党体制与过去的多党体制相比,并不是退步而是进步。行动党在发展过程中,把其他政治组织吸纳进了它所规定的具有相当现代性的政治发展进程中,通过同化它们,使其成为现代化路线的追随者。一党独大的维系和有效运转,是新加坡实现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有力体制保障。

      二、一党独大——新加坡政党体制的架构和特征

      新加坡的政党制度是典型的一党独大制,在允许22个政党存在和参与竞争的情况下,人民行动党长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牢牢掌控国家政权。这种经受了经济的多元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潮流冲击的现代型“权威政党体制”,其体制特征主要有以下五点。

      党际关系:一党独大,适度竞争。按照宪法设计,新加坡实行的是议会多党政治,立法、司法、行政相互独立和制衡。在处理与反对党的关系方面,人民行动党一方面对其严格限制,采取一切合法的手段把其摒弃在国家权力之外,另一方面又保证其一定程度的发言权,以对执政党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反映不同的利益和政见。从大选来看,行动党掌握了制定选举程序的选举委员会,通过对选举程序的规划与设计,使选举有利于执政党长期保持选票多数的优势地位,还通过对执法机构的控制来制裁反对党,通过对传媒的柔性控制来制造支持执政党的舆论,使反对党处于不利地位,从而无法壮大到与执政党进行抗衡。在这种政党体制下,允许对权威政党不构成威胁的反对党存在,可以显示政体的民主性,有利于增强政体的合法性基础,起到了保证政治稳定的减压阀作用。

      党政关系:简化党政,强化行政。新加坡党政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政治生活行政化,实行党政一体,以缩小政党的职能、扩大国家和政府的职能为手段,把行动党的政治主张通过法制化的轨道转化为国家意志和政府政策。仅从表面上看,行动党本身没有什么权力,没有一套庞大的组织体系,也没有多少专职的党务干部。党的工作主要是自身建设,围绕选举开展党的活动,除了开展选举活动外很少以党的名义发布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等。但在新加坡国会议员中,行动党居绝对优势,占支配地位,党的方针政策很容易上升为国家意志,通过政府贯彻执行。以政府的有效运作来贯彻执政党的政治主张,既充分运用国家和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保证了执政党方针政策的落实,又强化了人民的心理包容能力和接纳能力。用政府的身份制约和削弱反对党,使在野党特别是反对党难以插手政治,其结果是“一箭双雕”:既限制了反对党的成长,又有效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巩固了自身长期执政的合法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