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之发展路向

作者简介:
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   刘良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博士   许锡良,广东教育学院硕士   徐叶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

原文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什么是教育哲学?这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学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当下教育品质、教育人生命品质的实践性问题。正因为如此,何谓教育哲学,这是一个需要在我们的视界中不断被提出、被敞开的问题,教育哲学的使命就是要在扑朔迷离的教育现实中探询教育实践的灵魂,并且守护教育的真谛。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育哲学作为一种探询生命尊严的努力

      刘铁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

      教育的功利化需要教育本真的回归。哲学来源于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哲学是提高生命境界的一种生存方式,哲学的思考与敏悟让我们超越工具化的生存方式,进入一种哲学化的生存,教育哲学就成了教育者在繁复与劳碌的教育行动中心灵回归的小径。人总是生活在期待与想象的过程之中,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失去了生存的韵味。哲学开启我们新的生存境界,将我们从世俗化的生活中超脱出来。虽然我们注定无法提着自己的头发从现实中超拔出来,但凭着哲学的幽径,我们可以找到心灵安顿之所在。

      在不同的阶段,也许我们的需要是不一样的。没有饭吃的时候,粮食对于我们很重要,但我们现在为交流方便的时候就觉得需要手机,手机能满足我们日常生活交流的需要,在任何场合都可以通过手机来传达你的心愿,它充分地延伸了你的嘴和耳,当然也延伸了你的心,让你的心通过手机传达到遥远的地方。但人到一定的时候,他就意识到哲学也很重要,因为它更多地关注生命的本源,生命的意义,所以哲学在这个意义上而言是提高生命境界的一种生存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哲学就是一种方式,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育的形式,哲学的思考引导我们从物的、功利化的生存方式中超越出来,走向一种哲学化的生存,所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我们生活在一种意义的发现和精神的富足之中。所以,在今天,我们要一手抓手机,一手抓哲学,两手都要硬。我们能感受到手机带给我们的方便,又要享受到哲学带给我们精神上的一种生命的超越,哲学和手机一个都不能少。

      手机哲学与书信哲学的区别在哪里?书信哲学是一种等待与期盼的哲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与人之间因为距离而产生期待和想象,让生命空间充满诗情画意。鸿雁传书,望穿秋水,生活中充满了盼望和想象,这就是书信时代的哲学,人与人之间因为距离而生活在等待之中。手机让一切变得快捷而便利,人们逐渐失去了等待的心情,急切地得到他(她)想得到的东西而忽视了周围,忽视了对事情本身的想象性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平面化的、实利化的过程。我们常说凡事要“舍得”,有“得”总会有所“舍弃”。我们在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手机哲学失去的恰好是书信哲学的生命蕴涵。

      今天我们这个社会要重新孕育安徒生那样美好的童话实际上已经非常困难了,我们也不大可能再拥有李白那样的诗人。安徒生的《夜行驿车》是笔者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这个过程就是发生在一个驿车上,一个很美妙的故事,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生命的叙事,一个充满温情的叙事,这种东西在今天已经不可想象了,飞机甚至包括火车越来越快,那么我们在火车上已不可能有故事,很少有故事,我说的故事不是男女之间的艳遇,而是指人与人之间在这样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充满浪漫而温情的一种际遇,因为过程已经很短了,所以人与陌生人之间相互温暖的可能就越来越小。我们身边的物质越来越丰富,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反而越来越冷漠,就是这样一个原因。因为我们急切地想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正是因为你能尽快地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往往导致我们对周围人物的忽视。所以刚才讲到的书信哲学和手机哲学,各有各的丰富,我们没有办法简单地回到过去,但我们可以知道在得到的同时却失去了很多。米兰·昆德拉所说的“生活在别处”,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命状态,我们注定只能生活在对过去、对精神之乡的想象之中。也就是钱钟书所说的围城之理,生命就像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要进去,这就是人的一种生命状态。我们今天还是生活在一个手机的时代,手机的价值高于精神的价值,也就是对于物欲的需要高于对精神的需要。也正因为这样,对哲学小径的追寻也就变得十分重要,它让我们去积极寻找精神的家乡,把握生命中的“舍”与“得”。

      哲学有哲学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超越与反思自身的历史,是人类精神的集中表达。为什么个体需要哲学?因为作为人类的一员,作为现代人我们生活在人类之中,生活在人的历史与传统之中,生活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之中,分享着人类生存的基本精神。对哲学精神的分享把我们从一个自然的人,提升到类的存在的高度。尽管并非人人都学哲学,但是总有人在学,并且把哲学的影子和哲学思想撒播在你的周围,使我们得以共同生活在时代精神之中。哲学把我们提升为一个时代的人,类的人,让我们分享了时代精神与文化。立足于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哲学成为我们走向类的存在,走向历史与文化的最重要的精神基础。这是从历史与时代的视角来说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哲学始于惊奇。惊奇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惊奇是每一个人的一种生命的冲动,人天生就有一种对未知、对无限世界的一种好奇的心态。哲学即一种问知的方式。伴随个体寻求生命突围的冲动,哲学让我们走向未知和无限,敞开个体人生通向未知与无限的大门。当然不一定是大门,小门也好,哪怕是小小的窗户,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他在另一个地方为你打开一扇门。哲学敞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空间,让人从小我走向大我,从有限走向无限,从当下走向历史,从个人走向世界,从无知走向有知。哲学是对个体生存的扩展。这是从个体存在的意义而言。

      在物化的享乐主义生活中,人的生命在沉沦,人为物役,老是想着攒钱,成为钱的工具。老想着穿漂亮衣服,就成了衣服的工具,人在自己创造出来的丰富的物质财富中迷失了人生本真的使命和方向。哲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拯救,其实我们的生活总是雾霭重重,让我们去寻找那物欲迷雾中的小路吧。

      哲学启发并扩展人的主体性存在,提升人的主体意识。或者,反过来说,成熟的人的主体意识必然上升到哲学层面,上升到对人之为人的根本问题的关注。我们今天之所以需要哲学,正是要在现实周遭之中,在面对历史与永恒的过程中,显现我们之为人、为独立个人的存在,显现人的存在的价值与尊严。有尊严地生活,这种尊严乃是在面对自我、他人、社会、历史、永恒,面对疾病、死亡、灾难、痛苦等人生境遇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一种爱哲学者的气质。这不仅仅是哲学的问题,其实更是教育哲学的问题,即教育的根本问题。

      教育哲学的期待

      刘良华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

      教育哲学是美好而值得期待的领域。笔者对教育哲学的期待是:它维护哲学的一切美好品格——从关注人的幸福生活出发,让人享受知识与智慧的欢乐;形成自己的思考方法;在保护话语多样性的前提下积累个性化的语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