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边界

——徘徊于历史主义和虚无主义之间的“文学性”概念

作 者:

作者简介:
冯黎明,武汉大学文学院。

原文出处:
文学评论

内容提要:

形式主义理论将文学性界定为一种封闭于文本之中的修辞技艺,而现象学文论则想要让文学性呈现于读者参与其中的文学活动,新历史主义进而把文学性扩张为一种为历史提供意义的统治性力量。在文本与历史的关系问题上,20世纪文论潜涵着一种历史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对话,其具体表现为,文学性不仅是文本边界中的修辞游戏,还是弥散在大地上的某种历史性的意义。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按卡勒在《文学性》一文① 中的说法,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始于莱辛的《关于当代文学的通讯》和史达尔夫人的《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由古代思想走入现代思想,“诗学”名称也逐渐被“文学理论”的名称取代,那种从先验主义或神学化的预设原则出发界定诗之存在本体的做法,也逐渐转向现代性的思维方式,即让文学作为纯粹的“自我”来为自己立法,这种“自我定义”乃是现代性的特征性表现。犹如现代主义艺术家把自己塑造成“没有氛围的星星”(本雅明评波德莱尔语)一样,现代性视野中的“文学性”,也一步步迈开了逃离历史主义的步伐。

      一 词语的舞蹈:从历史回到修辞

      古典理论并不拒绝对文学的存在属性问题进行思考,只是这种思考受制于古典思想在预设的整一性宇宙原则的统治权力下为存在定义的思维范式,而将文学的存在属性放在文学与某种宇宙理性或历史理性的关系中加以定义,因而古典理论中文学的存在属性没有“纯粹自我”的色彩。始于康德的“想像力的自由游戏”的唯美主义思潮启发出一种艺术现代性的趋向,这趋向引导人们把文学从历史的统治权力下释放出来,使“文学性”这种自律性的说法有了可能。

      最早提出为文学设立一种“为自己立法”式的现代性的是俄国形式主义。雅克布森写道:“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亦即能使某一部著作成为文学作品的那种东西……。”② 这段话的最重要之处,不仅在于提出了“文学性”概念,而且在于要将文学的存在属性从整一性的宇宙历史结构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自律的存在,甚至于一种孤独的纯粹自我。

      既然认定了“使某一部著作成为文学作品的那种东西”不从属于先在的、他律的认同体而具有自我定义的功能,那么操作语言的技艺便可以作为一种主体性活动摆脱工具论地位而获得定义性力量。于是什克洛夫斯基便提出了他的“陌生化”理论:“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受如同你所见的视像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形式的手法,……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③

      “反常化”亦即“陌生化”。该概念对于什克洛夫斯基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表明了文学性的特有功能。在同一篇文章(《作为手法的艺术》)中,作者描述了托尔斯泰小说怎样运用独特的“手法”造成了人们对事物的陌生化印象。既然陌生化感受是一种艺术性的心理经验,那么制造这一效果的“手法”就必然地呈现为“文学性”,所以“文学作品就是用于其间的一切文体手法的总和”。在雅克布森那里,语言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是因为语言本身具有诗歌功能,即诗歌将等价原则由纵选择轴投向横聚合轴。

      俄国形式主义通过将文学还原为一种操作词语的技艺而斩断了文学性与历史的联系。在历史主义统治的19世纪,文学性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没有独立性的,因为它从属于历史。而艾亨鲍姆宣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从实质上讲,并不是要建立一种永恒的‘形式方法’,而是研究语言艺术的特殊性,它所涉及的不是方法而是研究对象。”④ 既然研究对象是语言艺术的特殊性,那么历史的“一般性”在这里又有什么作用呢?在形式主义者的眼中,历史这面在城堡上飘扬的旗帜遮蔽了文学性,只有“词语的复活”才能让文学性自由地出场。

      如果说俄国形式主义是从词语的构成性出发探讨一种纯粹自我的文学性,那么英美新批评则从语义学的角度呼应了这种现代性意义上的文学性概念。尽管没有使用“文学性”术语,但作为一种形式主义文论,新批评关于诗之本性的界定仍显示出历史主义面前的“逃亡者”形象。新批评虽然不否定语义,甚至把语义问题作为“诗性”的存在场域,但这语义却呈现为一种在场的方式,而不是特定的历史内涵。泰特的“张力论”强调的是词的语义在外延和内涵上的远距离关系,至于这外延和内涵的指称性意义,则不影响诗的张力。布鲁克斯以之作为诗性之根本的“反讽”,也只是语境与文本语义之间的一种悖谬式的关系,而语义的历史陈述内涵并无诗学的价值。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通过否定“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斩断了诗的“本体”与“生产”、“效果”的联系后,诗的存在便完全告别了历史,成了一种词语的形式化舞蹈。

      形式主义和新批评对文学性的探讨有着明显的差别,但在体现现代性这点上,二者又有诸多类同。作为一种词语游戏的文学性,无论是陌生化还是反讽,都表现为一种告别了历史理性和指称意义的自反性纯粹自我,同时又表现出一种对“新异原则”⑤ 的追求。吉登斯写道:“只是在现代性的时代,习俗才能如此严重地受到改变,由此才能(在原则上)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上对物质世界的干预。人们常说现代性以对新事物的欲求为标志,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现代性的特征并不是为新事物而接受新事物,而是对反思性的认定,这当然也包括对反思性自身的反思。”⑥ 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特别强调词语用法的创新性:陌生化是一种反常规的语言方式,反讽是反抗语境的压力。这种语言活动的“新异原则”恰恰在反思性的意义上被当作文学存在的本体论。

      古典思想用预设的一元论原则统摄宇宙和历史,一切在场事物的意义和价值都被视为这一原则在现实世界中的重复。文学活动在古典性中是没有自我定义的可能性的,它从属于作为认同体的宇宙理性或历史理性。形式主义理论关于文学性的认识以语言形式的创新活动作为文学的自我定义,这就把文学从历史的统治下解放了出来,呈现为一种在时间中不断变异的纯粹自我。所以文学性是一个现代性的范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