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乡愁

——谈文学与人的精神生态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6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小引 乡愁是离开故土、远离亲人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是对关山阻隔的故乡的人事的回忆,是游子对记忆中的故乡自然景物、风物变迁的深切思念,一种亲情的诉求与幻想的祈求!可以说,这时的乡愁主要是个人性的、地方性的,一旦克服了距离的阻隔,亲情的诉求便得到了心理满足。

      乡愁可以覆盖个人、亲人、故乡、家园而至于国家,它是对故乡的怀念,是乡恋,是亲情与故园情,是家国情的召唤,也可演化而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一个方面,是弥合国家创伤、共创统一的凝聚力的诉求,而成为我国几千年来文学创作的主题原型。

      文学艺术以自己丰富的形式而表现了乡愁,乡愁则以丰富的历史、文化的意味,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蕴涵,提升了文学艺术的品格,成了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

      人的精神家园何在?

      今天的乡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其性质与面貌,原有的形态仍然存在,但同时新的形态已经出现。这已是一种涉及人的生存的乡愁,是人的精神飘零无依、栖居艰辛的乡愁了。

      在今天的全球化的语境中,世界成了“地球村”。高科技的发展使物质无限丰富,它代替了上帝、神性、旧式的理性和天道,变得无所不能,成为万物的新的主宰。人的欲望促成思想的更新与创造,与高科技的结合,汇成了巨大的生产力;同时欲望的无限度的需求,也促成了人的物欲享受的极度膨胀,今天一切以身体感性的享乐、物的无尽的满足的享乐主义为准则。

      既然上帝已经死亡,旧的天道已经崩溃,于是霸权盲从,技术主宰一切,思想被变价出卖,“百事可为”就成了人的行为准则。在现代化过程中,在财富的原始积累过程中,人们可以为所欲为,掠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不断遭到难以修复的毁灭性的破坏,国有财产被大肆盗窃,而严重的污染则不断毁掉养育他们的生命水源!贫困与简单的技术,形成了惊人的摧毁力。至于高科技,它使神州大地高楼林立,道路通达,财源滚滚,赐福于人。但一味的技术至上,人定胜天,也会造成福无双至,天降灾祸于人。海德格尔对当今西方技术真理观进行了细致的反思与批判,并且表示了深刻的忧虑,他说:“我们还找不到适应技术控制的道路;技术不断运转起来,不断运转起来,把人从地球上脱离开来,并且连根拔起。……我们现在只有纯技术的关系。这已经不再是人今天生活于其上的地球了。……要防止思想被变价出卖。”

      在良好的理性社会环境下,科技运转起来,可以得到合理的控制与进展。但在另一种社会条件下,思想被变价出卖,进而与霸权政治结合,就会酿成伊拉克式的悲剧,科技是能够把人从土地上也即地球上连根拔起的!

      人的物质生存状态的严重破坏,引起了人们的乡愁,那么他们的精神生态呢?人的精神家园何在?它难道它注定要成为艾略特式的一片零落、败破的“荒原”吗?

      弥漫性的精神生态中的乡愁

      深刻的文化危机 20世纪几次重大的社会灾祸。毁灭了无数人的生存的物质家园,同时也使人在精神上深受创伤,失去了社会信仰与理想,使他们成为缺失思想血色的扁型的人。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欲望的追求,使他们把生存的愿望,主要倾注于不断满足物质的丰富、身体物欲的享受,这看来似乎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在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皆为物欲的追逐中,人们的道德却不断下滑甚至沦丧,成为无数失去了血性与良心、同情与怜悯的丑陋的人。也许人们期望,在信仰的缺失与理想的空白中,感性、身体的这类狂欢可以补偿精神的憾缺,使内心欲望的压抑,在轰鸣的呼喊、尖叫声中,获得释放与发泄。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人被物化与异化,人的精神生态不断走向平面,削平深度,意义被掏空,趋向平庸甚至恶俗。这使不少人产生了人的生存的艰辛与失去了精神家园的飘零感,并使得20世纪与新世纪的文化危机显得持久而又深刻。

      当今的乡愁除却个人性的、距离性的、地方性的、家国性的一面,还是一种弥漫性的、进入各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精神生态的人的生存的乡愁。

      人所栖居的家园是现实的,他的需求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欲望的满足与精神的需求,都是合理的,问题在于重新给予合乎理性的规范,确立平衡,建立科技、欲望与人文共同协调的新思想。

      我们难以建立西方的消费型社会 在这场深刻的、持久的文化危机中,人文界的部分知识分子,在不断顺应这种局面,大力张扬消费社会的消费主义原则和消费文化,一种能够充分满足人的身体感性的快感需求的消费文化,追求享受物欲快乐的消费观念,认为当今审美判断已经不再可能,这实际上是一种富裕阶层的生活哲学和美学原则。西方的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主义这类理论,十分需要介绍与研究,但如果不予评析,直接移植到我国使用,就不是贴近了我国的国情,而是脱离我国的社会实际了。我国自然资源相当贫乏,人为的破坏十分严重,目前除了少数暴富起来的阶层能够像西方富人大肆挥霍之外,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十分可怜。据媒体报道,仅京津地区周围,目前有二百余万人平均年收入就625元, 与一些大力倡导西方消费文化的大学教授的收入相比,大约有一、二百倍差距,甚至更多!富裕的京津地区周围如此,其他地域贫富差别更大,以致比例严重失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