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相互依赖与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丁胤·纽保尔,美国夏威夷大学   丁胤·纽保尔,男,美国夏威夷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原文出处: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内容提要:

当代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深刻而日益加剧的相互依赖,它不仅发生在国家内部,也发生在国家之间。日益加剧的全球性相互依赖在很多层面对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如何应对一个界限消融而相互可渗透的世界,一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更多移民流动的世界,一个城市化以空前速度推进的世界。本文对当代的全球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全球化给教育带来的诸多挑战,包括教育如何赶上技术革新的步伐,如何培养才能使毕业生掌握与当今社会相适应的技术,如何培养学生才能使其适应持久而快速的社会变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06)04-0075-11

      一、引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全球化”这一概念的含义和用法,探讨全球化的特点,并试图将这些特点与全球化带给教育的一些影响(仅仅是一些)联系起来。本文的讨论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全球性的相互依赖影响着教育的方方面面。这些讨论背后的基本信念是:面对着正在全球发生着的剧烈而迅速的变化,我们在教育方面投入的所有努力都必须重新审视。

      关于“全球化”,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很多的定义。其中戴维·郝尔德(David Held)提出的定义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他认为全球化就是“越来越紧密的全球联系,它使得某地区发生的事件受到世界其他地方的事件的影响,同样该地区发生的事件也会对世界其他地方产生影响”[1]。吉尔·布拉克莫尔(Jill Blackmore)提出了一个类似的定义,他认为全球化就是“日益加剧的经济、文化、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相互依赖,以及由于资本、劳动力和信息的全球流动带来的跨国金融和跨国政治的形成,中间同时伴随着同化和异化两种趋势”。[2] 上述两个定义都非常强调日益加剧的全球性相互依赖以及一个地区会受到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事件影响的可能性。布拉克莫尔还注意到全球化带来了两类结果,一是同化——它们使得世界各地的事件变得越发相似,另一类是异化——它们使得世界各地的事件变得越发不同。这种听起来很让人感到迷惑的两类结果是当今全球化复杂性的重要体现。

      二、全球化的三种理论

      本文的讨论以“全球化”的三种理论为背景知识,这三种理论可分别称为强势理论、怀疑论和转型论。

      强势理论认为全球化最初是由全球经济领域发生的事件引起的,而后者又是由人为无法控制的全球力量所决定的,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世界各国都结构性地依赖于国际资本,而国际资本的产生和使用又主要是由跨国公司的行为所决定的。这种观点认为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影响力代表了结构性权力和权威的重大转移,它从民族国家转向非国家代理人,从国家政治体系转向全球经济体系。支持这种观点的论据在各个领域都能找到,国际贸易常常被作为一个首要例子,在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行为体现着它的市场控制力。目前跨国公司的贸易几乎占到了全球制造业贸易总额的80%,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些贸易中略超过一半的贸易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即跨国公司在一个国家的子公司与其在另一个国家的子公司进行的交易[3]。强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可能不会如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那样遭遇毁灭,但它的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所得正被跨国公司的影响力和能力所左右着[4,5]。

      强势理论有时被称为全球化的“趋同论”,由于布拉克莫尔的定义认为尽管全球化由跨国公司的行为所决定,世界正日益趋同化为一个共同的体系,有着相对一致的行为和特征。事实上,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决定力量本身就是全球趋同的一个证据: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抗拒跨国公司经济渗透所带来的影响力和资本。

      而怀疑论认为世界各国已经趋同的观点既过分夸大又过分概括。整个世界,尤其是以国家为单位的世界还远没有像强势理论所认为的那样同质化,它们在行动上仍然是互相独立的。怀疑论者指出,如果认真分析数据我们会发现全球化带来了多种地区性的效应,贸易再一次成为有力的例子。尽管当今全球经济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被高度统一的贸易制度或贸易组织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所规范,但同时世界各国也签订了数量空前的地区性贸易协定或双边贸易协定。事实上,一些证据表明当代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并不是前所未有的,与以前的世界帝国时期或20世纪帝国主义衰退时期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相比,当今经济的全球化程度从其所覆盖的地理区域来看还远远比不上。

      第三种理论是转型论。转型论者指出目前全球化的水平和程度确实是前所未有的。他们反驳怀疑论的观点,指出经济全球化的水平,尤其是市场相互关联的程度和消费者至上主义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然而,不像强势理论的支持者们,转型论者并没有找到充分有力的论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相反,他们看到了一个高度异质化的世界,虽然它的一些部分、一些国家或者一些地区变得越发相似,但其余重要的部分变得越发不同。转型论关注由全球化带来的日益严重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看到了一种新的全球分层。这种全球分层最早是从1980年代的“新国际劳动分工”开始的,目前已演变成为一场彻底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国际资本总是无情地在全球寻找廉价劳动力从而给世界各地的劳动力带来了损害。[6]

      转型论强调指出全球化的过程产生了绝对的赢家和输家。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政治学派提倡一种不平等政治,它促进竞争的市场经济,提倡税收减免,但反对工会主义和对劳工的保护,提倡减少政府管制,以日益增多的私人部门替代政府部门。这些政策的总的后果是愈发严重的不平等。

      我认可全球化的转型论,并以之贯穿本文始终。我相信历史终会认识到过去的四十到五十年在推动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与工业革命一样的重大。

相关文章: